正文 第53章 中國:另一種危機(1)(1 / 2)

憂患歲月近兩年是世界的憂患之年。

眾所周知的日本一直是以憂患意識作為其國民教育的主要脈絡的。日本的教科書上幾十年不變地寫道:“日本國土狹小,環境惡劣,沒有資源,隻有靠技術,靠奮鬥,否則就會亡國。”“日本人一天不拚命幹活,第二天就沒有飯吃。”近幾年來,日本人還常說:“我們是坐在金礦和火藥庫上日本政府本來可以寫幾本大書曆數其於戰後一片廢墟之上,以戰敗國的赤手空拳建設成亞洲第一經濟強國的光榮的,而且,這一切並不誇張,到目前為止,小小日本的國民生產總值占亞洲的75先,儲蓄率高於美國10,在電子、汽車等高科技行業有足夠的實力和美國、德國一爭高下。

日本人是太精明了,從不露富,從不炫耀,還反複告誡國人:“不要忘記窮日子和苦日子。”一個在血液中注入了憂患意識的民族,絕對是強大的民族,也正因為如此,小國便成了大國。

德國總理科爾在1993年臨近結束時的聯邦議會上發表演講說:“德國人的獨創精神和進取精神已遠遠落後於美國和日本。”科爾說這番話時,德國已經在近幾年世界最具競爭力的國家排列表上,從1992年的第二位跌至1993年的第五位;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由世界第二跌至第十一。科爾作為一國的總理完全可以把這種下跌歸結到為兩德統一所付出的巨大的經濟代價,況且這種代價是人所共知世所公認的。然而德國的總理沒有因此原諒自己,而是及時地向社會和全體人民敲響了警鍾,並要求所有的德國人對當前的嚴峻形勢“有足夠而且清醒的認識”。

韓國總統金泳三除了提出公幵官員財產等廉政措施外,身體力行,不坐外國車,不吃豪華宴席,總統請客在總統府吃飯也就是一湯一菜一碗飯而已。金泳三對自己的下屬聲色俱厲地警告說:“我們的人均收入隻有7000多美元,怎麼能去揮霍享受呢?”韓國人以坐外國車為恥。

韓國的地下資源相當貧乏,韓國人是以創造性的勞動來彌補這種不足的,他們用來激勵人民的口號是:“資源有限,創意無限。”:路透社在報道一次民意測驗時表明:1/3以上的英國人想不出他們國家哪怕是一件可以值得驕傲的事情。而《經濟學家》周刊更加直率地指出:“經濟現實使人們認識到英國過去那種顯赫的地位己一去不複返了。”倫敦的霧依舊那麼濃,這很像英國這個老牌帝國的麵紗,路透社所說的“普遍的危機感”也正在像霧一般彌漫。

美國是一個離天堂和地獄都最為接近的國家。它的強大體現在各個方麵:經濟實力、文化的包羅萬象、可怕的核打擊力量以及暴力犯罪等。

《華盛頓郵報》曾有一篇關於首都華盛頓市區青少年在貧民窟生活情況的報道,5年中,哥倫比亞特區己經有224個18歲以下的少兒在槍戰中喪生,許多剛剛10歲的孩子已不得不安排自己的“後事”,比如西方社會通行的立遺囑之類。

1993年11月1日,克林頓總統在一次黑人教育家的聚會上神情激動地說:“我們必須提醒整個美國,我們都在同一條船上。我們不能再讓一個11歲的孩子籌劃自己的葬禮。”克林頓還談到,美國本來可以慶祝冷戰結束、經濟起飛的。“可是,我們正以別的國家不能容忍的速度浪費著我國最寶貴的資源一年輕人。”中國情況如何呢?

當近年來中國的媒體充斥著大腕、大款、明星、富翁富婆的種種新聞,人們先是被深圳的大款與北京的大款鬥窗,一時性起竟摔掉了四萬元的茅台酒驚訝;然後是廣州吃黃金宴一一以金箔包裹食物吞而食之,並有文章舉出中醫藥中黃金作為微量元素有藥用作為佐證,似乎我們真的到了吃黃金的年代了。

公款喝每年吃了1000個億,這是報章上屢見不鮮的一個數字。

又據1993年8月5日《中國日報》報道:北京各大飯店每天倒掉的吃剩下來的珍饈佳肴為10噸還多!與此同時,我們還有8500萬農民年人均收入不足300元而不得溫飽,其中的2700萬人則在絕對貧困線之下,也就是說年人均收入不足200元,為當代中國的赤貧者。

我們還有500萬學齡兒童因貧閑而不能上學!民謠雲:一屁股坐掉一幢樓,一頓飯吃掉三頭牛,一包煙抽掉五斤油,吃了喝了還有禮品,分到房子還管裝修,花花銀子如水流。如此風氣何時休?

可以說,世界上沒有哪一個國家像中國這樣如此揮霍公款變成桌上美味的,同樣也沒有哪一個國家的領導人像中國的領導人那樣,苦口婆心地反反複複地教育自己的官員應該怎樣去“吃飯”,甚至有明確的“四菜一湯”的規定。有統計說,從60年代至今,政府部門下發的有關禁止大吃大喝的文件達120多份,1988年以來的類似文件便有30多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