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最後勸降(2 / 3)

王一凡又對一旁的戚無傷道:“北京城現在是唾手可得,咱們的大軍進城後如何駐紮安置,同時嚴明軍紀,還有搜捕一應罪大惡極的藩王和貪官汙吏,就全看你的了。”

戚無傷忙抱拳道:“請大王放心,臣已經和李軍師商議好了,明日下午咱們的大軍先攻內城,然後再破內城,之前我已經派出許多內應潛入京城,隻等大軍攻城。現在北京城風聲鶴唳,就連內城的太監也都人人自危,隨時打算獻出內城投降。”

王一凡滿意地笑了笑,這是他自從渡河北伐以來,首次開懷大笑,戚無傷見他心情舒暢,也笑著稟報道:“之前廣寧門的守城軍民已經偷偷和我們接頭,有意在大軍攻城時開門迎降。”

王一凡沉吟道:“如此最好,還要小心謹慎,提防他們投降是假,行緩兵之計是真。”

王一凡站起身來,看著遠處京城方向的燈光稀疏,一片山雨欲來風滿樓的緊迫氣象,不覺得暗暗想道:“這一仗,就是我鼎定江山的關鍵一役!”

第二天上午,當王家軍的部分先頭部隊趕到北京城外的時候,城內的軍民已是一片慌亂。

王家軍首先包圍了北邊的德勝門和安定門,緊接著又圍住了西邊的西直門和阜成門,最後才將內城的東城門和外城各門團團包圍,並派大隊騎兵在城外巡邏,防止有人趁亂逃出。

而王栓派出的一支三萬人的騎兵不費吹灰之力就擊潰了沙河布防的李國楨三大營兵馬,一路長驅直入殺到德勝門外。

此刻宮內的崇禎帝朱由檢還蒙在鼓裏,以為吳三桂不日將趕赴京城救援,但他聽到三大營潰敗的消息後,立刻就驚得失聲大哭起來。

他知道吳三桂雖然已經趕來,但現在王家軍攻城日緊,恐怕是遠水救不了近火,現在城內的百官竟然沒有一個可用之人,而三大營潰敗之後,他就隻剩下數千禁衛軍和太監以及百萬市民可以用來守城,一種大限將至的感覺立刻湧上了心頭。

情急之下,他立刻寫了封親筆密信。招來王承恩想讓他送出城去。

卻沒想到王承恩麵無人色地跪下拜道:“啟稟聖上,現在全部的城門都給王賊包圍,更有無數騎兵在城外巡邏,恐怕這個詔書是送不出去了。”

朱由檢大驚道:“賊人怎麼來得這麼快?”

王承恩歎著氣道:“此事千真萬確,賊人一路勢如風雷,沿途的官員軍民無不望風而降……”

朱由檢麵色慘白,他沉默了一陣,就說:“想之前滿清入關,袁崇煥一接到勤王詔書,就率領人馬日夜兼程地趕來,才用了三四天就搞了廣渠門,最終使得北京城轉危為安。而這個吳三桂居然到現在都沒到,你覺得他兩天之內能感趕到麼?”

王承恩低頭叩首道:“啟稟聖上,這個袁崇煥其實冤枉。吳三桂隻不過是一介武夫,輪到忠貞、謀略,遠不能同袁崇煥相比,便是眼前這個聲勢浩大的王一凡,當年也是他的手下親將,若是袁崇煥不死,恐怕也無今日之困了。”

朱由檢搖頭大哭起來,不斷地歎息自責,他命王承恩平身站了起來,問道:“既如此,北京城真的已經要完了麼?”

王承恩哭道:“聖上,現在三大營已經名存實亡,除了奴婢和三千太監以外,恐怕皇上已是無兵可用。我看王賊隻是包圍城門,並沒有急攻的跡象,料想今夜還不會有事。但明日就難說了。恐怕大禍就要臨頭,這是明朝的氣運已盡,非皇上的罪責。”

朱由檢抱著他,哽咽哭道:“雖然是氣數已盡,但若非諸臣誤朕,何以至此?朝廷上多是趨炎附勢的奸佞之臣,邊關上都是虛耗糧餉的無能之輩,何以保住大明的江山。天也!朕非亡國之君,而遇亡國之命,死不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