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蟾馱著古天龍沉入江水,古天龍隻覺自己並未被江水浸泡,江水神奇地向身形四周分裂開去,自己仿佛置身於一隻透明的箱籠中。
毒蟾馱著古天龍往江底沉去,古天龍完全可以看見各種各樣的魚類在身邊遊來遊去。半柱香時間,也不知去了多遠,徑來至一處洞穴,但見級級石階向洞穴盡頭延伸而去。毒蟾低鳴著仰了仰頭,示意古天龍往洞穴中走進去。古天龍已然明白,於是掠身飄離毒蟾的脊背,他自知毒蟾不會加害自己,所以哪怕是在這樣莫測的環境中,他也沒有絲毫的遲疑,抬步便沿著台階向上而行。那毒蟾則靜靜地守候在那裏,望著拾階而上的古天龍。
洞勢向上斜行,仿佛是往一座極為高險的峰巒中延伸,古天龍直行有數百級石階,已來至一道門首。但見這道門竟是以生鐵鑄成,高有丈餘,然而已經鏽蝕斑駁,但那顆鑲嵌在門頂之上大如鴿卵的明珠,卻放射著奪目的光華。古天龍端詳周圍環境,卻又見地麵上一塊光滑如鏡的石麵上,用古篆刻寫道:“有緣人至此,諒非凡俗輩耳,欲入靜室者,當行大禮,可入獲取吾所遺耳!”
古天龍閱畢,心中暗道:“不知是何人留下這樣遺跡,不知何故竟避隱在這江流之下?拜他一拜又有何妨?”念畢即跪伏在地,垂首叩下九個響頭。哪知方行畢大禮,卻緊聞一聲轟隆巨響,隻見鐵屑紛紛掉落,那不知已關閉了幾多春秋的鐵門竟在一片“紮紮”聲中緩緩開啟,頓時從內中射出一片白光,仿佛點亮了千盞明燈。古天龍驚得目瞪口呆,思忖許久方抬步向門中走入。
進入室內,隻見迎麵石壁上整齊有序地嵌著數百顆明珠,這可謂是一筆巨大的財富。古天龍並不理會,繼續向內室而行。不刻進入另一間石室,室內迎壁處放一張石案,一柄油黑錚亮、隱隱放出青光的奇形寶劍端陳於石案正中,寶劍一側,兩本積塵已厚的牛皮書籍整齊排放。最為引人注目的是一支金質燭台,上盛一顆華光閃爍、巨如雞子的明珠,實是一件價值連城的寶物。
古天龍再細看室內環境,不由心中震蕩,原來在另一麵石壁下的一張石椅上,竟然端坐著一具已然腐朽不堪的枯骨。在這樣隱匿人跡的地方,實在令人駭然。古天龍料定這具骷髏必是此間主人,從其腐朽程度來看,恐怕至少已是千年以前的古人。麵對此景,古天龍心中升起一陣空曠無極的悲涼,自抱拳迎那枯骨而拜,拜罷回身巡觀四壁,但見每一麵石壁上都刻滿了秦書,依序而觀,乃道:“贏秦暴政、民不聊生、俠客驅戾、欲滅始皇、夙願難償、無限哀哉、飛龍避世、非唯苟且、複望他日、得遇有緣、承載衣缽、滅暴誅秦、天道昌順、乾坤朗然、心願若遂、皓魚無憾。”
接著另一文道:“吾乃楚臣鍾皓魚,暴秦辱楚,皓魚悲痛,入寒山學劍十年,自號飛龍,攜劍刺秦,潰八千鐵勇,恨難敵十萬衛秦死士,遁隱江流之下,靜待複出,其悲其痛,何日夙願得償也?”古天龍心中暗驚,實未料到眼前是一位已相去千年的俠客,看來他因刺秦未遂,含羞忍辱隱身在這江流之下,雖隱身而壯誌不滅,尚期待有人可以完成他的遺願。不由歎息道:“前輩呀前輩,秦朝已在千年前便已滅亡,你雖未見到,但曆史已遂你的宏願,令大秦為西楚所滅,你也該瞑目了!”
再看下去,又道:“至此有緣人,必真俠客也,當傳吾衣缽,吾所遺物盡為有緣人馭用,有緣人當盡善吾所遺學,至後而承吾誌,驅暴戾之氣,戮不仁之君。寒山靈蟾,宇內奇獸,追隨皓魚三十春秋,不離不棄,忠誠可嘉,有緣人承載吾遺,當以靈蟾為重,吾遺有天泉鐵笛,凡奏音律為靈蟾相聞,頃臾可至。”
古天龍暗歎之餘,再行向後觀看,卻見最後的石壁上刻有一幅“美人髻發”圖,圖中女子作楚人衣飾,腰懸古劍,形神意態栩栩如生。旁側有聯道:“歲歲相思無盡、時時望故園;年年恨意難消,日日擬河山。”充滿了思念故鄉、懷憶故國的意境,更不忘複國之情。又有詩道:“熬邪神龍餘悲刃,何堪回首向楚吟,飛龍氣喘寒江下,蒼月入懷難成眠。”古天龍自語道:“前輩呀前輩,你那複國興邦的宏願,隻怕再永無可達之時,晚輩縱有神能,也不能完成你的心願了。你既遺下神學,晚輩且作竊玉之人,望勿見怪。”說完輕抖衣衫,並膝跪於飛龍子遺駭前,恭恭敬敬地三叩九拜,於其座後取出召喚毒蟾之物,乃是一支寒鐵所鑄的短笛。古天龍將短笛收入懷中,回到那擺放寶劍的石案旁,拿過一本牛皮書籍,拂去積塵,赫然是“幽亡血奴”四個用金漆寫就的篆書。翻開這本已穿越了千年時空的古書,但見俱用金漆寫就的內文清晰入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