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陡見天裂處,雨似瀑來,愁卷千嶺如泉注,滴亦漫塵埃。集諸神之憤怒,彙宇宙之悲哀,萬裏江山浸噩耗,誰見金風來?
巍峨泰山,群峰疊翠,景色優美。雲霾密布的天空猛然一聲驚雷,隨之一道閃電撕裂長空,猶未待人們明白是怎麼回事,暴雨已然傾盆而下,刹那之間,天地化作一片混沌,雨幕沉沉、淹滅乾坤。
夏初來臨的泰山,雲集遊人俱被這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雨淋成了一隻隻落湯雞。那一雙雙踏幽情侶,一位位騷人墨客,無不攜風帶水湧入各處庵院寺廟,哪裏還有人顧得了端莊儒雅?紛紛抱怨天公不作美意。
一時之間,泰山各方寺院廟宇俱為遊人所湧踞。五雲庵外殿中,亦被突然湧入的無數遊人擠了個滿實。望著外麵潑空而下的傾盆大雨,有人不住聲地埋怨,也有人靜待不語。但是所有人都希望這場大雨快些過去,以能繼續未盡的逸遊。
神台上,供奉著一尊釉彩斑剝的佛像。大殿廊柱上,乃有揭語道:“佛法無邊、普渡苦海迷路人;經書有限、勸醒世間逐利客。”佛像前的香鼎中香煙繚繞,就地跪著一位黃衣少女,細看少女年在十八、九歲之間,生成芙蓉美麵、西子般絕色。大殿中擠滿避雨的遊人,卻沒有人注意到這位近在咫尺的少女。
少女微蹙柳眉,櫻桃小口喃喃絲語,若非近在其側,根本聽不到她在祈禱什麼。隻聽少女口中道:“佛主慈悲,保佑我龍弟東海之行一帆風順、早日歸來,小女必為佛主重塑金身,並修葺五雲庵以謝佛主。”
在少女身旁的經案旁,站著一位中年尼故,尼姑一身青色衲衣,目光隱含憂鬱,靜靜地望著眼前祈禱的少女。耳中隱約聽到少女的祈禱聲,尼姑暗自驚奇,因為在近旬日來,眼前這位少女每天都會來到五雲庵,跪在佛像前祈禱同一番言語。
從少女的祈禱聲中,可以聽出她是在為自己心愛之人告求平安。剛開始的時候,尼姑並未注意,但連日來少女從不間斷,便使人倍感她的虔誠與不凡。少女如此的虔誠祈告,而且每天堅持不懈,是很少有人能做到的。少女每次祈禱完畢後,都會留下豐厚的香資,然後默默離開。
五雲庵本來是一個不甚規模的庵堂,煙火從來稀少得可憐,十來位尼姑的生活也異常清貧。少女來此進香,可謂是五雲庵第一樁大事,她每一個次留下的香火錢,富餘地解決了尼姑們的清貧生活。隻是她每次來,竟連茶也不飲一杯,所以誰也不知道她的名字。
青衣尼姑靜靜地站在少女身邊,目光注視著少女的神態。時間一久,尼姑也不由驚訝起來,這黃衣少女的一舉一動之間,何以這般相似……那如畫嬌容,如玉凝肌膚,早就勾起尼姑心中往事,禁不住流下兩行清淚,在一側輕聲啜泣起來。啜泣聲淹沒在暴雨的轟鳴聲中,並沒有引起大殿中避雨的人群注意,但近在咫尺的少女已被啜泣聲驚動,她側首望向尼姑,不知尼姑何以流淚。
尼姑見少女望著自己,忙止住哽咽聲,揚袖拭去淚水,向少女強作笑顏。少女站起身形,向尼姑作禮道:“師太何以悲傷?”尼姑見問,緩緩一笑道:“貧尼忘塵,讓姑娘見笑了,貧尼因睹姑娘音容,為此而想起故人,故此感懷悲淒!”
少女微笑道:“思念故人乃是人之常情,我又怎會見笑?隻是師太身在佛門,早就斷絕塵緣萬事,料那能令師太感傷者,定是非同凡響吧?”
忘塵師太道:“貧尼在五雲庵出家已十三春秋,本想忘卻不堪往事,誰知越想忘卻越是難以忘懷,十三載古佛青燈,依舊是凡人而已!”
少女心中掠過一絲淒涼,道:“都已經十三年了,師太猶不忘懷,看來師太亦是癡情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