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飲水之道決定飲水效果(三)(1 / 3)

吃藥時的正確喝水方法

喝水的方法對吃藥的效果以一定的影響。據臨床醫學觀察發現,食管炎的發生多因服藥後隻飲少量水或不飲水所造成的,尤其是臥床者人居多。服藥時增加飲水量,不僅加速毒素的排除,降低由高熱引起的體溫升高,有利疾病康複。具體來說,吃藥喝水時要注意以下兩個方麵:

有些藥不能用熱水送服

1.維生素類

維生素C、維生素B1、維生素B2性質不穩定,受熱後易還原破壞而失去藥效。

2.止咳糖漿類

用熱水衝服會稀釋糖漿,不能在呼吸道形成保護性薄膜,影響療效。

3.含酶或益生菌的藥物

這些藥物受熱後會失去大部分的作用,達不到助消化的目的。如助消化藥中的胃蛋白酶合劑、胰蛋白酶、澱粉酶、多酶片、乳生酶、酵母片等。

有些藥服後還要多喝水

1.利膽藥

某些利膽藥服後可能會引起腹瀉,因此服用期間應盡量多喝水,以避免過度腹瀉而脫水。

2.蛋白酶抑製劑

這是治療艾滋病可能使用的藥物,可形成尿道或腎結石,所以,為避免腎結石的發生,每日需飲水2000ml以上。

3.平喘藥

茶堿或茶堿控釋片、氨茶堿、膽茶堿、二羥基茶堿(喘定)等,由於其具有利尿作用,容易出現口幹、多尿或心悸,要多喝白開水或橘汁。

4.抗痛風藥

應用排尿酸藥如硫氧唑酮、丙磺舒或別嘌醇的過程中,需增加飲水量,使每日尿量在2000ml以上,同時應堿化尿液,以防止泌尿道形成結石。

5.抗尿結石藥

服用中成藥排石湯,排石衝劑或西藥優克龍後,都應多飲水,保持每日尿量2500~3000ml,促進結石排出。

6.雙磷酸鹽

阿侖磷酸鈉、帕屈膦酸鈉、氯屈膦酸鈉在治療高血鈣症時,因致電解質混亂和水丟失,故應注意補充體液,使每日的尿量達3000ml以上。

7.某些抗感染藥

磺胺藥主要由腎排泄,易發生尿路刺激和阻塞現象,出現結晶尿,血尿,疼痛和閉尿。在服用磺胺嘧啶,磺胺甲惡唑和複方新諾明後宜大量喝水,用尿液衝走結晶,有條件可加服碳酸氫鈉以堿化尿液;氨基糖苷類抗生素(鏈黴素、慶大黴素、卡那黴素、萘替米星、阿米卡星)對腎的毒性大,宜多喝水以稀釋並加快藥的排泄。

夏季旅遊中的正確喝水法

夏季旅遊,特別是暑期學生放假,家長都會帶孩子出去遊玩。走路時大量出汗,容易口渴,需要適當補充水分,然而旅途中喝水大有學問。

1.喝水要次多量少

旅途口渴不能一次猛喝,應分多次喝水,每小時喝水不能超過一升,每次以100至150毫升為宜,間隔1小時。

2.要喝適量的淡鹽水

人在旅途中運動後,容易出汗,人體大量排汗時,汗液帶走了不少無機鹽,如鈉、鉀、鎂等。因此,在旅途中喝一些淡鹽水,十分有必要。1克鹽加500毫升水,可補充肌體需要,同時也可防電解質紊亂。

3.飲水的溫度要注意

夏日旅遊,人體的體溫通常較高,大量冷飲容易引起消化係統疾病,因為此時腸胃由於血液循環加快,腸胃相對缺血。不要喝5℃以下的飲料,喝10℃左右的涼開水最好,可達到降溫解渴的目的。

4.適量補充糖水

由於在旅途中,跋山涉水等劇烈運動會消耗大量的熱量,體內貯存的糖量無法滿足運動的需要。因此,參加大運動量和過長時間的運動時,適當喝些糖水,以及時補充體內能量消耗。

老年人晚上要喝水

一般來說,老年人的睡眠都不是很好,如果晚上再上幾次廁所,那就更休息不好了。因此許多老年人怕晚上起床影響睡眠,睡前都不敢喝水。其實,這樣對身體健康很不利。

首先,老年人膀胱萎縮,容量減少,不飲水照樣要起床排尿。其次,老年人晚間睡前不飲水,可導致血漿濃縮、血液黏稠度升高和血小板凝聚能力亢進,從而致使體內血栓形成。對於老年人或患心腦血管缺血性疾病的人,晚間睡前飲杯水,可以預防致死性梗塞。

半夜,老年人由於腎髒收縮功能減退,夜間尿多,易導致體內缺水,易使血流黏稠,心腦血流阻力加大,易引發心腦血管病變。對於患有心腦血管病的老人來說,因血管內膜發生變化,血液黏滯性偏高,易形成缺血性腦中風,夜間缺水更加大了這種危險。因而,半夜飲水非常重要。

日本某大學曾做過一次實驗,將10名老年人分為兩組,其中一組半夜起來喝250毫升水,而另一組一覺睡到大天亮,然後分別測定他們的血液濃度。結果發現,半夜喝水的一組老年人,血液濃度明顯要低得多。

經研究,這是由於老年人生理衰老因素造成的。老人歲數大了,大都有不同程度的動脈粥狀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夜間如果缺水,會使血液粘稠度升高,血小板凝聚力亢進,使原先就粥狀硬化的血管更易產生栓塞。當栓子脫落在腦動脈、冠狀動脈及其分支內時,便會發生缺血性中風或心肌梗塞。

因此,專家建議老年人夜間要喝一杯白開水,以減少缺血性中風和心肌梗塞的發生。

健康小貼士:早晨起來要先放水龍頭的水

早晨人們起床後的第一件事往往是擰開自來水龍頭洗臉、刷牙、做飯。殊不知,剛放出來的水中可能隱藏著健康殺手。

停用一夜的水龍頭及附近水管中的自來水是靜止的,水中的殘留微生物會大量繁殖,其中可能就有軍團菌。1976年,美國一群退伍軍人在費城一家旅館中舉行年會。會後一個月,與會者中221人得了一種怪病,34人相繼死亡。研究證實,其元凶是存在於水龍頭和水槽水樣中的一種致病微生物——軍團菌。醫學界後來把這種病命名為軍團病,患病者若不及時治療,死亡率可高達25%~30%。最近20年來,軍團病在許多國家爆發、流行,已經引起了醫學界的廣泛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