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這樣喝水可以防治疾病(四)(1 / 3)

飲水可以防治下背痛

我們的社會在發展,但身體的各種不適也在空前高漲。下背痛在現今社會可說是相當常見,更可被歸納為職業病的一種。

實際上,下背痛不一定是明顯的痛覺,有些人或許隻覺得腰部酸麻;然而,較嚴重者就痛得非常厲害,如果並發神經受損,更可能出現下肢運動或感覺障礙。下背痛以及全身性的輕微疼痛往往被人們所忽視,以為沒有什麼大不了。但人們的這種輕視往往導致嚴重的後果。其實下背痛等疼痛通常都是缺水的表現。

水雖然是輕柔的液體,但它在人體內,和骨骼神經一起支撐著人體,甚至比它們擔負的重量還要大。身體缺水或脫水導致椎間盤間沒有足夠的水來潤滑而產生磨擦,這種摩擦的表現形式是疼痛。所以脫水是引起下背痛不可忽視的因素。

詳細地說來,其實大部分的下背痛都是由於機械性因素引起的,比如肌肉韌帶緊張或受損。導致這一點的原因除姿勢不正確外,最主要還是身體局部缺水所致。

我們一直都在強調,水幾乎參與人體一切工作的進行,包括了細胞的新陳代謝和營養的吸收利用。肌肉雖然是由營養物質在人體內的化學體現,但它內部都有大量的水分存在,這些水分除了細胞液、血液外還包括黏附在肌肉各韌帶上的一些水分子,它們充當著潤滑劑的作用。比如,對於一個舉重運動員來說,之所以很少出現肌肉拉傷的情況,就是因為他的肌肉內有大量水分起著保護肌肉的作用,在肌肉被大力衝撞時有水分為他的身體進行緩衝和減壓。

所以,我們必須保證日常生活中足夠的飲水量,這樣才能讓全身的肌肉處於水的保證之中,緩衝來自四麵八方和各種因素造成的壓力,如此,下背痛自然也不會出現。

除了日常的飲水量保證外,對於由於下背痛造成的脊椎間盤脫出的病人我們還可以用水療法來醫治。

據研究,當水溫為44℃時,血液循環可達正常的6倍之多(而最劇烈的肌肉運動僅為3.5倍),這樣可使炎症水腫得到消除;而人體在水中時由於浮力作用可失重90%,失重可使腰部運動變得容易,使腰椎小結構發生改變,達到由牽引、按摩、藥物治療及熱療引起的複位作用。所以除飲水外,水療法也不失為一種治療下背痛的方法。

喝水可緩解頸椎痛

頸椎病是頸椎的一種勞損退變疾患,與長期的屈頸動作有關。嚴重的可以壓迫通向上肢的神經根或通向腦的椎動脈而引起手臂到手指的酸麻痛或眩暈,甚至壓迫神經的低級中樞——脊髓,而產生半身無力。

頸椎共有7節,主要功能是支持頭顱,具有很大的活動範圍,可以前曲、後仰、左右側曲等活動。頸椎及其棘間韌帶肌腱、關節囊、椎間盤等如果發生退行性變化或損傷,將壓迫和刺激頸部神經根、椎動脈、交感神經和脊髓等而出現一係列臨床症狀。可因累及部位的不同而出現不同症狀,絕大部份早期症狀是頸椎痛,比如頸部發現頸項部有強硬的感覺、活動受限、頸部活動有彈響聲,疼痛常向肩部和上肢放射,手和手指有麻木、觸電樣的感覺,可因頸部活動而加重。也就是說不同的病變累及不同部位,就出現不同的症狀,晚期可導致癱瘓。

就過去來說,頸椎病似乎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和多發病,尤其是40~60歲以上者為多見。然而,由於現代社會的工作方式,特別是對電腦的依賴使這一群體逐漸擴大。辦公室人員因為伏案寫作或操作電腦,久坐的時間要比一般人長得多,所以很容易患上頸椎痛。

所以,患頸椎痛的群體已擴展至了20~30歲的辦公室人群。

對辦公室工作者而言,缺少運動是頸椎疼痛粘牢他們的主要原因。因為身體內的水除了發揮應有的功效外還起著潤滑骨關節、脊椎,支撐人體重量的作用。但水在頸椎關節間的潤滑作用隻有通過運動才能體現出來。而工作時長時間的靜坐會讓頸椎內的水分下垂積留在一個地方,頸椎的其它地方就會形成一定的真空,而且缺水的頸椎各環節因為沒有水的潤滑而逐漸幹燥,當這種幹燥持續一定時間後我們再運動時,幹燥的骨骼就會因碰撞而產生疼痛。這就是頸椎痛的產生的過程。

其實,這時隻要我們適當地扭扭頭或運動一下,這種疼痛會逐漸減緩。其原因在於在運動中積留在一個部位的水分會因為這些運動而被輸送到了形成真空的地帶,於是頸椎間的關節被潤滑,幹燥消失了疼痛隨之也減輕了。

當然,如果在頸椎運動的同時,再給身體足夠的水分,等頸椎間盤吸納了水後,重新恢複到原始狀態,頸椎關節得到潤滑並分離開,因缺水而產生的疼痛也就可以得到更好的緩解。

如果頸椎已經發生病變,那麼自然是很難逆轉的,但是可以做些預防措施以避免它繼續惡化。在這裏建議伏案工作或長久靜坐的人為了健康,適當的時候做做運動是非常必要的,但要提醒大家的是做運動前要保證身體水分的充足量。

下麵介紹幾種能配合水分來預防頸椎病產生的運動或習慣:

1.平時工作的體位,做到既不抬頭又不低頭的舒適姿勢。長時間工作時50分鍾要活動一下頭頸部,使頸韌帶肌肉得到適當休息。

2.要注意頭頸部的正確姿勢,每天堅持作前傾、後仰、左右旋轉1~2次,堅持10分鍾。

3.保持良好的睡眠姿勢,最好采用質地柔軟的元寶型枕頭,以維持頸椎棘突向前的生理弧度,並保證頸椎間血液的自由暢通。

4.枕頭的高度應以10厘米左右為宜。

5.看電視時頸部最好與眼睛保持同一水平。

飲水可防治腰痛

腰痛是指腰部一側或兩側或正中等處發生疼痛之症,既是多種疾病的一個症狀,又可作為獨立的疾病,可見於現代醫學所稱之腰肌勞損、脊椎外傷、腎病、風濕病、類風濕病、婦科等疾患。不同的腰痛,由於致痛的原因不同,在發作時間上也有所不同。

由腰部椎間盤發生病變引起的腰痛主要是在中午或午後發作。特別是腰痛若是發生在中青年人身上,最可能的原因就是腰椎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根所致。椎間盤位於每節脊椎骨之間,白天工作時直立身體,身體的重量可將椎間盤壓扁突出,若往後側突出,便會擠壓緊鄰的神經根,引起腰痛和下肢的後外側酸、麻、痛。

而腰部位於人體軀幹的下部,承受的重量最多,加上腰部是整個軀幹活動最頻繁的地方,所以,隨著一天中工作的時間漸久,腰椎椎間盤就越突出,因此腰痛就越加劇。而經過一晚上的休息,椎間盤會稍稍複位,壓迫神經的壓力減輕,腰痛就獲得緩解,所以這類病人往往早上腰痛減輕,甚至完全不痛,但是工作到中午過後即開始腰痛發作,越到傍晚就越痛。

造成腰椎間盤突出而疼痛的主要原因在於關節缺水。人的腰椎之間有許多空間,這些空間中都儲存著大量的水分。其中有2個部位含水量較多,分別為接近椎骨的軟骨表麵和椎骨之間的椎間盤的中心位置。腰椎軟骨表麵附近的水起到潤滑作用和手關節、腿關節內是一樣的。椎間盤內的水承受了75%的來自身體上部的壓力。椎間盤周圍的組織僅僅承受25%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