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關隴若能借得突厥之力,或許還能和漢軍相抗,但是現在整介。草原都被漢軍打殘,關隴根本撐不下去,無非就是時間的問題。
杜伏威的投降有些出乎的弘基的意料之外,他本以為這個江左奇才,至少也該撐到糧盡再說,卻是沒想到杜伏威投降得那麼痛快徹底。
“大人,我們怎麼辦?帥帳裏,待杜伏威的使節下去之後。留下的部將看向劉弘基,對他們來說,杜伏威投降雖是件好事,可是卻不如他們親自貢獻敵營的戰功大。
“當然是受降,不戰而屈人之兵,這可是兵法的最高境界劉弘基大笑了起來,他倒是無所謂什麼軍功不軍功,到了他這個個置,想的就不是什麼人頭功不人頭功的了。
“等杜伏威真降了以後,咱們鐵騎冒充江淮軍,奇襲張仲堅大營,到時候才是奇功一件劉弘基看著一圈將領卻是大聲道,他話音網落,其餘將領都是恍然大悟,連聲稱秒。那張仲堅所帶的是吳軍主力,雖然絕不是皇上對手,可是這等大功誰不想要。
第二天,想通了的杜伏威見過劉弘基派來的使節後,很是光棍地隻帶了幾個親兵去了漢軍大營。
“久聞大總管,少年英雄,今日一見。果然非同一般。”漢軍矢營門口,劉弘基看到杜伏威隻是帶著兩個親兵親自過來,卻是下馬上前道,杜伏威此時不過二十出頭,正是少年風流的時候,一身白衣儒衫,頗有當年東吳大都督周瑜的儒帥遺風。
杜伏威也是打量著劉弘基這個郭孝恪手下的虎將之一,漢軍中以兵法謀略著稱的有李靖,徐世績,裴仁基等人,而這個劉弘基則是和蘇定方等人並稱的有勇有謀的將領,漢軍中士兵識字,軍官習兵法,劉弘基能始終為一軍之將,自然有過人之處。
“劉將軍虎威蓋世杜伏威一笑,朝劉弘基還禮道。
“蓋世不敢當,當今天下,隻有皇上才稱得上神威蓋世。”劉弘基亦是一笑,接著便領著杜伏威進了大營。
劉弘基本就是世家子弟,雖然少年時任俠好氣,四處闖蕩,讀書讀得不怎麼樣,但是見識眼光在那裏,入了郭孝恪帳下後,更是努力讀書,如今不敢說學識淵博,但也是腹有詩書氣自華,和杜伏威在帥帳裏酒杯交錯,相談甚歡。
杜伏威一向有些自負,但是看著健談的劉弘基,還有那些作陪的漢軍將領一個個都是胸有錦繡,也是大為吃驚,這時候他才明白為何漢軍能夠戰無不勝,那些漢軍將領一個個身形魁梧,氣息刻悍,眼神含威,一看便知是屍山血海裏殺出來的,但是卻個個談吐不俗,毫無粗鄙之語,和他江淮軍中的那些將領根本就是天壤之別,如此將領帶的兵,豈是普通軍隊可比的。
在帥帳裏,杜伏威喝醉之後,卻是和劉弘基醉臥而眠,兩人在榻上睡了一夜,可以說劉弘基這算是對他推心置腹的信任了,杜伏威知道這固然是劉弘基故意為之,可是心裏麵還是有些感動的。
杜伏威來時三人,的去時也是三人,劉弘基根本沒有派人跟隨,他知道杜伏威這等聰明人,絕不會做蠢事,尤其是他心中對那張仲堅亦生出了怨恨。
隔日,江淮軍整營整營地出寨投降,杜伏威則是一襲輕衣到了劉弘基帥帳下棋,漢軍接受投降,亦是順利無比,那些江淮軍士兵本就不想和漢軍打仗,再加上那一票江南世家將領本來就鼠兩端,見到漢軍勢大,更是恨不得早點投降。
“杜總管,尚要麻煩你去那偽吳逆賊軍中去一趟了放下手中黑子,劉弘基看向杜伏威道,他沒想到杜伏威不但投降,還為了他獻了一條絕妙好計。
“不麻煩,自亦是為我自己在皇上麵前謀取進獻之功杜伏威談笑間落子,卻是贏了劉弘基,他為劉弘基出的計策很簡單,他領漢軍一萬詐做突圍,去和張仲堅彙合,實則是乘機攻破吳軍大營,而劉弘基自己則帶三萬江淮兵和兩萬漢軍下江淮,有江淮軍的那些地方世家出身的將領,奪取江準各城如探囊取物一般,到時候就算張仲堅能逃走,也過不了江淮。
(未完待續)爭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