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雨微涼,照見刀劍寒芒。
青傘輕收,再寫驚世文章。
柳春秋,歐陽暮雨,雙雙置身細細春雨之中,默然對立,無言,亦無聲,就連空氣,也為之凝噎。
就在兩人照眼的一瞬間,劍動,刀動,傘亦動!
歐陽暮雨足下輕點,飛躍向前,天青油紙傘手中翻動,如棒如劍,亦戳亦刺,直點柳春秋周身十處要穴。
柳春秋不甘示弱,春秋刀劍齊出,行招詭譎離奇,欲破傘攻。
誰知,就在刀劍碰觸傘身之時,歐陽暮雨手上內勁一推,青傘豁然大開,再一轉,飛速旋轉的青傘便輕輕鬆鬆化消了刀勁劍氣。
柳春秋驚愕之際,歐陽暮雨內勁又一收,傘立時又收了起來,卻也不再分力各方,而是全力朝著柳春秋的膻中穴捅了過去。
天青油紙傘開合之間雖然奇詭,柳春秋又豈是易與之輩?
本是左為刀,右持劍,右劍脫手,左手以刀引秋劍,鉗製青傘攻勢。
緊接著,右手持秋劍,左手再脫刀,秋劍引春刀,刀鋒已砍至傘柄。
就在此時,柳春秋右劍亦脫手而去,換至左手,右手反持春刀,刀劍交叉,力壓傘柄。
歐陽暮雨反應也是極快,右手撤傘,傘落至腳麵時,向後一勾,青傘斜斜地向後飛去,歐陽暮雨左手握住,在半空中畫了個半圓,朝著柳春秋的脖子敲去。
柳春秋低頭躲過,刀風劍舞,再度攻上。
時而左刀右劍,時而又刀劍互換,左劍右刀。
時而以刀引劍,時而以劍引刀。
時而刀砍劍刺,時而又刀刺劍砍。
刀如劍,劍似刀,因刀因劍,果劍果刀。
歐陽暮雨幡然領悟,這就是柳春秋所謂的,刀與劍,不是選擇,而是因果。
這正是柳春秋刀招劍法第二式——二分陰陽。
歐陽家作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又是天下詞宗之中有別於婉約,豪放兩大派別的一脈,其傳承的武功自然也是不俗。
青涼傘上微微雨,歐陽暮雨的青涼微雨劍,也不是那麼容易就能對付的。
歐陽暮雨舉傘格擋柳春秋的刀劍合擊,就勢向後一退,與柳春秋拉開了距離。
柳春秋緊追不舍,卻見歐陽暮雨不驚不慌,心中頓覺不對勁,想要後退卻已經來不及,傘花已經飛到了麵前。
歐陽暮雨手在傘柄上輕輕一旋,啟動機括,傘麵便朝著柳春秋飛了過來。
柳春秋春刀瞬出,好不容易將傘麵分撥到了一邊,卻感眼前寒光一閃,一柄細長的劍已經抵住了他的咽喉。
原來,傘是傘,劍是劍。
劍,在傘中。
但是即便如此,歐陽暮雨卻也不敢再往前進一步了。
因為柳春秋的劍,也正抵著他的眉眼。
“怎麼可能,我算過了,明明還差一寸啊。”
歐陽暮雨心驚之時,兩眼順著劍鋒望去,瞳孔頓時向後收縮。
“是劍穂!”
歐陽暮雨本來算準了這招,就算柳春秋來得及反應,依照他劍鋒的長度,也絕對傷不到自己。
但是他沒想到的是,柳春秋居然將劍穂纏在手上,以此拽住秋劍,增加了劍的長度,突破了那一寸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