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沂與開創時期的部隊文化工作
原解放軍藝術學院院長鄧斌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根據中央軍委和羅榮桓主任的指示,於1950年5月正式成立總政文化部。就任第一任部長的就是我們的尊敬的陳沂同誌。
我是1952年底調到總政文化部工作的,在陳沂同誌領導下工作了5年。他給我留下的是難以忘懷的印象。他平易近人,作風民主,思維敏捷,處事果斷,勇於開拓,敢於負責。他不僅注重理論研究,而且大膽實踐。特別值得提出的是他非常熱愛軍隊的文藝事業,十分重視軍隊文化藝術工作的建設。他確是一位稱職的文化部長,也是一位可以信賴的同誌和朋友。現在他雖然離開軍隊的文化工作崗位40多年,但人們見到他,還是親熱地稱呼他為我們的老部長。
總政文化部成立於全國剛剛解放不久,部隊由鄉村轉入城市,由戰爭轉入和平建設。為適應新形勢的戰略轉變,在文藝工作中有許多新的事物需要去探索和認識,有許多新的問題需要去研究和解決,有許多新的事業需要去開創和建設。文化部在陳沂同誌的領導下,再加上有較高水平和領導工作經驗的副部長劉白羽、李兆炳同誌,文藝處的宋之的、李偉、陳亞丁、陳其通、魯勒同誌,編審處的馬寒冰同誌,電影處的虞棘、唐瑜同誌,倶樂部的戴夫、王地子、王克同誌,八一廠的陳播同誌等得力助手;以及從各大軍區調上來的優秀的文藝幹部,再加上各大軍區和野戰軍文藝幹部,如四野文化部長陳荒煤、二野文化部長陳芝琴、三野文化部副部長吳強、一野文化部長魯真和副部長永年(後調任誌願軍文化部長)、北京軍區文化部長丁裏、東北軍區文化部長許裏、昆明軍區文化部副部長馮牧、海軍文化部長王亞風、空軍文化部長黃河,以及廣大作家魏巍、胡可、沈西蒙、沈默君、沈亞威、劉佳、蘇策、彭荊風、張非年、時樂蒙、魏風、董小吾、白樺、公劉、徐懷中、李瑛、陸柱國、白艾、蔣牧良、西虹等等,形成了一個強有力的領導和戰鬥集體。
在陳沂同誌主持總政治部文化部工作期間,上下團結一致,發奮圖強,心情舒暢,積極努力工作。陳沂為了發揚我軍自古田會議以來文藝工作的優良傳統,發揚延安文藝座談會講話精神,加強各專業隊伍的專業化、正規化建設,狠抓文藝創作,特別是抓好軍事題材的文藝創作,積極開展群眾性的文藝、體育活動。這些,陳沂均作了巨大的努力,取得了顯著的成繢。這些成績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一、陳沂同誌十分強調與重視發揚我軍文化工作的優良傳統
陳沂同誌主持文化部工作斯間,在中央軍委和總政治部領導下,始終緊緊圍繞我軍文藝工作的獨特傳統,加強和發展文化工作,把文化工作作為軍隊政治工作的重要內容、重要的組成部分,看作是我軍的光榮傳統來加以繼承和發展。為明確建國後我軍文化工作的地位和任務,1950年12月,他在總政洽部召開的第一屆全軍宣敎、文化工作會議上指出:我們不能筒單地來估計人民解放軍的文藝工作和文藝活動,而應把它看作是解放戰爭的一部分,是政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思想部分,是意識形態形象化的工作,要把它當作一種兵種來建設,要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和社會主義思想來指導文學藝術活動,組織備種文藝釗作、演出和體育活動,活躍連隊的文化生活,加強連隊俱樂部工作為使文化工作真正成為政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服從政治任務和軍事鬥爭的需要,陳沂提出了麵向連隊、為兵服務,堅持雙百方針,專業和業餘結合,發展戰鬥性、群眾性和民族性的文化工作等等要求。
這些,我們今天回憶起來,是應該加以肯定和值得繼承、發展的。從長期實踐的角度來看,通過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學藝術作品和生動活潑的文化體育活動,宣傳愛國主義、國際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思想,對於豐富部隊的文化精神生活、鼓舞士氣、增強體質、提高部隊的戰鬥力,都起了重要作用。
二、陳沂同誌十分重視專業隊伍的建設和業務建設
根據形勢的發展和開展文化藝術工作的需要,陳沂同誌抓了重新調整、組建全軍表演藝術團體等等工作。
建國初期,各野戰軍(大軍區)、兵團、軍和其他兵種和院校都有文工團,師有文工隊,團有宣傳隊。據統計,各級文工團隊共有380個,64000佘人。經過調查研究,文化部提出了整編方案,報中央軍委後實施,從而建立了一批具有較高專業水平,又各具特色的文藝團體如現在的北京軍區的戰友歌舞團、話劇團,沈陽軍區的抗敵劇團、前進歌舞團,廣州軍區的戰士歌舞團、雜技團,南京軍區的前線歌舞團、話則團,海軍的歌舞團、話劇團,空軍的歌舞團、話劇團,濟南軍區的前衛歌舞團(以民樂為主),新疆軍區的歌舞團(以民族音樂舞蹈為主),總政治部的歌舞團、歌劇團、話劇團,都是調整後建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