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這天,是新婚大喜的日子。
十五這天雖然還算是過年,但自從韓淩與南風芸紓兩人看好日子確定婚期後,這消息就如雪片般飛了出去,即使兩人已經決定一切從簡,但還是有不少達官顯要趕著前來參加他們的婚禮,住得遠點無法前來的,也會命附近有產業的下人或是管事們送上一份厚禮討杯喜酒喝。
因為天寒地凍的關係,即使食材提前準備也不會壞掉,因此婚禮前三天南風家就開始殺豬宰羊,搭棚架,負責酒宴的廚子們也開始為今天的酒宴作準備。
雖然他們沒有發請貼紙是發出消息,但知道他們要成親的消息,前來祝賀的人實在太多稍微統計了下,大概得請上上百桌,於是決定辦上一百六六十桌,六六是圖個喜慶意思。
於是把附近五位專門負責村喪喜慶的廚子找來,一人負責三十桌,餘下的十六桌則是有香味樓的主廚負責。
正月十五這一天五福村的村長也領著村人來幫忙,這桌椅一路從南風家的大廳前一路擺到村頭,還有曬穀場上野是擺得滿滿的桌椅,這些桌椅都是從村裏祠堂借的,不夠的就跟家裏有多餘桌椅的村人們借,再不夠就到鎮上專門租借桌椅碗盤的鋪子借。
因為五福村位在山腰下地理位置有點遠,吃酒席跟送賀禮的客人們擔心來晚了,因此一大清早的就往五福村趕。
但上山的路有點小,加上空地也不夠停下那麼多馬車,於是韓淩便征調了十多輛馬車,及牛車,負責接送上山的賓客。
所有前來參加婚禮的賓客們,到山下後改搭馬車,賀禮則由牛車集體運上山,解決了屆時會造成的雍塞之苦。
昨天本還下著大雪的,但一早醒來便發現雪停了,還出了大太陽,眾人紛紛說著這是好預兆,沒了風雪攪局,婚禮的流程一切有條不紊的進行著。
按照成婚的習俗,男以昏時迎女,女因男而來,但因為五福村位在山腰,又是冬天,天黑得快,讓賓客們摸黑下山回到最近的鎮上路程有些危險,加上沒有繁文縟節迎娶的環節,於是便決定中午舉行婚禮。
這婚禮也算是五福村難得得瞧一次的熱鬧,五福村的村民們大多也自動自發的幫忙,沒法幫忙的麗湖老人孩子們就到村頭邊看熱鬧,看那一字排開的馬車,還有從馬車下來賀喜的人氣度不凡的賓客,一時間整個五福村是人聲鼎沸熱鬧滾滾。
韓淩站在半山腰的大石上,從這一處也是南風芸紓之前每天前來等待消息,所站的那顆大石,從這裏不僅能看請處遠方風景,更能將絡繹不絕前來賀喜的盛況看得一清二楚。
在過約莫半個時辰芸紓就是他的娘子,此生他從來沒有一刻像此時這般,心緒翻江倒海,即使隻是短暫的等待,感覺都是一種煎熬等帶,他恨不得此刻便與芸紓拜堂成親,攜手一生不離不棄,無法壓抑心頭的焦急隻好來到這裏緩和自己的急迫焦躁興奮心緒了。
新娘子休息的屋內,南風芸紓已經沐浴完,畫完新娘妝,正會兒正坐在梳妝台前,由全福佬太太為她梳發。
不少貴婦人都搶著要替當全福老太太好命婆為她梳發,最後她還是決定由趙老夫人為她梳發,趙老夫人也許不是這附近身分最尊貴的老夫人,但她與趙家卻有著一份情份在,也因此她才選擇由趙老夫人為她梳發。
她坐在梳妝台前,看著鏡裏的趙老夫人拿著玉梳,細心溫柔為今天當新娘子的她梳頭。
趙老夫人一麵為她梳發口中念念有詞的,“一梳梳到尾,二梳梳到白發齊眉,三梳梳到兒孫滿地,四梳梳到四條銀筍盡標齊。”
看到這隆重的儀式,讓她心底一陣熨燙,心頭甚這有著微微的感動,眼眶裏不由自主浮出感動的淚花。
“新娘子不可以哭,哭了這妝就花了。”趙老夫人見狀趕緊提醒她,一旁的荳蔻也趕緊遞上帕子,讓她將淚花壓幹免得暈花了一張精致花顏。”今天要開開心心的出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