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在皇親中選一個德高望重的出任攝政王,那就更不可能了,老皇帝當初為了得到皇位,也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得罪了皇室之中不少人。如果被他選中的皇親表麵臣服,暗中藏有凡心,等他死後,同樣能夠在朝中翻手為雲,覆手為雨,趕在太子回來前,自立為皇,或者在老皇帝的兒子裏麵挑選一個出來,做傀儡皇帝。
反正不管怎麼說,皇位都跟太子無關了。而這種因為皇位引發出來的爭鬥,龍騰山一向置身事外,從來沒有幹涉過。想指望龍騰派到時候站出來為太子主持公道,純屬奢望。
另外,老皇帝死後,不立皇帝,等著太子繼位,這也是要冒很大風險的。不說“國不可一日無君”,如果一個王朝長達幾個月的時間沒有皇帝,王朝十有九八會亂套。老皇帝的兒子們、有聲望的皇親肯定會跳出來生事,到時候,皇位還是不能順利的傳給太子。
老皇帝想來想去,隻有找一個在皇城沒有絲毫根基,又好受控製的人,將之扶持為傀儡皇帝,用忠於老皇帝跟太子的老臣進行輔佐,一方麵鉗製傀儡皇帝在朝中培養根基,一方麵有了傀儡皇帝,就可以動玉璽了。到時候用傀儡皇帝的名義發號施令,監視著皇子和皇親,讓他們不敢輕舉妄動。倘若有妄動者,就可以名正言順的將之絞殺,投入天牢。
這樣一來,皇位雖然被傀儡皇帝占據了,但是朝中實權以及王朝“大義”仍舊掌握在忠於太子的大臣手中,這就等於太子雖然不在朝,卻還是牢牢的掌控著朝中局勢,皇位仍舊是他的囊中之物,隻需要等到他從龍騰山歸來之後,就可以不費吹灰之力的把皇位重新拿回來。
至於手握重權的大臣會不會謀朝篡位,老皇帝一點都不擔心,龍騰派不幹涉的是皇家自己內部的紛爭,一旦有外姓人想摻和進來,龍騰派從來是不吝血腥手段的,除非是那個大臣得了失心瘋,願意拿妻兒父母以及九族的性命做代價,否則的話,沒有一個大臣會打大龔王朝皇位的主意。
老皇帝的這個辦法雖然費點勁,卻是能夠比較穩妥的保證皇位一定能夠順利的傳到太子手中。於是老皇帝把自己的打算跟忠於太子的大臣們一說,得到了大臣們全力的支持,這些大臣最擔心的就是老皇帝死了,太子遠在龍騰派,結果皇位讓其他皇子搶走了,到時候,他們這些擁立太子的大臣,每一個能夠得到好下場。至於輔佐傀儡皇帝,力保太子歸來之前,皇位不被別的人搶走,那就是他們的拿手好戲了。
君臣們選來選去,最後選擇了龔懷明這個已經失去了皇室嫡脈身份數百年的人的頭上,之所以選他,是因為龔懷明是宗人府所掌握的、血統跟成化帝最遠的所謂“兄弟”,擁有著同一個祖先,擁有著同一個姓氏。與此同時,龔懷明家世跟普通老百姓沒有什麼區別,完全是靠天吃飯,別說是在皇宮內了,就算是在都城都找不到一個相熟的人,更重要的是龔懷明沒有見過什麼世麵,心思相對單純得多,這樣的人,才是最容易控製的,才不容易在太子回來之後,跟他搶奪皇位。
事情的順利發展證明老皇帝的眼光還是很獨到的,龔懷明當了三個月左右的傀儡皇帝之後,在太子從龍騰山回來之後,幾乎沒有費什麼功夫,就無比輕鬆將龔懷明廢掉,輕而易舉的將皇位奪了回來。在這期間,龔懷明別說有什麼反抗的舉動了,就連反抗的意識都沒有一點。如同當初稀裏糊塗的登基為帝一樣,又稀裏糊塗的廢黜為民。
“陛下,事情的經過就是這樣,這都是奴才這段日子綜合各個渠道的消息推斷出來的。”李公公在宮內的宦官中多少算是有點身份,所擁有的權力甚至要比幾個月前身份傀儡皇帝的龔懷明還要多,而且皇宮之中,消息最靈通的不是什麼王公大臣、皇子公主、帝王嬪妃,而是遊離在最底層的宦官宮娥們,皇宮發生的所有齷齪之事,都躲不開他們的耳目。
龔懷明沒想到會是這個樣子,他目瞪口呆,苦笑連連,他本以為自己從草莽之末變成九五至尊,乃是天上掉餡餅的好事,沒想到到頭來,自己不過是個可憐蟲,別人手中任意擺布的玩偶。
李公公看著飽受打擊的龔懷明,歎了口氣,起身,悄悄的從房間退了出來,留下龔懷明獨自一人呆呆的坐在那裏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