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唇槍舌劍(三更)(2 / 3)

誰也沒有聽出來,李雲天話中暗藏玄機,他把英國公張輔排在了最後,這樣一來就使得眾臣認為張輔也同意他進京送遺詔。

李雲天之所以說張輔可以作證,是因為永樂帝駕崩前的晚上最後一個召見的就是張輔,表明回京後將傳位於太子朱高熾,當太上皇享幾天清福,而當時負責記錄兩人言行的正是李雲天,故而張輔可以證明永樂帝是要把皇位傳給朱高熾。

“哼,現在北征大軍未回,你即使信口開河我等也無從可知。”

魯仲乾見李雲天封口嚴謹,滴水不漏,不由得冷笑了一聲,向朱高熾說道,“太子殿下,臣覺得此事事關重大,應該謹慎行事,以免釀成大錯,屆時悔之晚矣,當務之急是查清此人的身份和底細,看看其是否有不軌之心,同時派人去北征大軍進行求證。”

“太子殿下,臣也覺得此事應該慎重,還是先查清此人來曆為好。”魯仲乾話音剛落,立在左側文臣第二排的兵部右侍郎武通隨即出列,鄭重其事地向朱高熾說道,他既然已經投靠了漢王,自然要幫著魯仲乾說話,拖延時間。

“臣覺得此人來曆可疑,應當嚴查。”

“遺詔乃國之重事,還是查清楚為好,倘若行差踏錯,我等可就成了千古罪臣。”

“臣附議,嚴查此人。”

……

隨即,左側的文臣隊列中相繼閃出刑部左侍郎秦永祥和都察院左副都禦史範彬等文官,紛紛質疑起了李雲天的身份和動機,表示要嚴查李雲天。

見此情形大殿內頓時一陣騷動,誰也沒有想到竟然會有這麼多的文臣為魯仲乾說話,間接地聲援了漢王。

朱高熾的眉關微微一蹙,如果不是到了這種緊要的關頭,他還不知道竟然有這麼多的文臣會蹦出來,看來這些人無疑已經投靠了漢王。

“太子殿下,李禦史是接到皇上的諭旨後才跟隨北征大軍出行,豈會來曆可疑?”麵對眾臣對李雲天的發難,作為李雲天的老丈人,忠勇侯周征自然不能置之不理,於是快步走出了隊列,不動聲色地衝著朱高熾拱手說道,“皇上的諭旨就在李禦史的家中,隻要將諭旨拿來一驗,便知李禦史是奉旨伴駕。”

“如此甚好!”朱高熾聞言點了點頭,衝著立在一旁的中年內侍說道,“派人去李禦史家中取皇上的諭旨,另,調出此道諭旨的存底。”

中年內侍向朱高熾躬身行了一禮,急匆匆走出殿外,招來立在門口處的兩名內侍低聲吩咐著。

兩名內侍隨即兵分兩路,一路領著宮廷侍衛策馬前去李雲天家中取聖旨,另外一路則去了印綬監的庫房,調取永樂帝給李雲天那道諭旨的存檔,以及相關記錄。

古代的聖旨皆一式兩份,一份交給接旨人,另外一份留在皇宮的庫房內存檔,並且有著相對應的記錄,以備將來查檔,防止有人矯詔。

隻要永樂帝給李雲天的那道伴駕諭旨被拿到朝堂之上,那麼他是永樂帝身邊隨行官員的身份自然也就得以證明,魯仲乾等人也就無法以此來做文章。

“太子殿下,即使皇上給了李禦史伴駕的諭旨,但傳詔一事何等重大,威國公和楊大人豈會令李禦史獨騎進京?況且李禦史不過是一個剛剛進入都察院的監察禦史,有何資格傳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