槍舞結束後,來自北直隸的那些預備學員又相繼表演了刀舞和盾牌舞,並且打了一套用來強身健體的拳術,剛勁有力,氣勢十足,贏得了現場眾臣的熱烈掌聲。
檢閱完了那些預備學員,宣德帝讓金英下旨,授予了福王和李雲天京師講武堂的印信,福王的印信是講武堂司堂,李雲天的印信是講武堂總教官。
這意味著李雲天除了都察院湖廣道監察禦史和翰林院庶吉士外,有了第三個職務――京師講武堂總教官。
不僅如此,李雲天在軍閣還有一個加銜――兼掌軍閣武選清吏司武舉廳主事。
由於加銜上有“掌”字,表示李雲天雖然不在武選清吏司任職,但是卻能以武選清吏司武舉廳主事的身份處理武舉廳的事務。
兵部並入軍閣後,所屬的各個部門基本上沒有變動,隻不過頂頭上司從原來的尚書和侍郎成為了軍閣閣員。
唯一不同的是,武選清吏司設立了一個嶄新的衙門――武舉廳,以後將專門負責大明的武舉事宜。
按照武舉廳的級別,主管這件事情的官員為正六品的主事,不過武選清吏司並沒有任命武舉廳的主事,也就是說這一職位空缺,實際上掌管武舉廳的人就成了李雲天。
武舉廳雖然是在兵部並入軍閣後才成立,但在年前武舉廳的官吏就已經被李雲天確定,因此武舉廳的官吏們也投入到了這次南、北直隸武舉恩科的各項事務的籌備和運行中,並且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由於武舉廳沒有主事,故而由一名從六品的副主事來管理日常事務,定期向李雲天彙報武舉廳各項事務的進度。
李雲天交給武舉廳的第一項任務,就是協助新成立的農部清查大明全國的土地事宜,將結果登記在冊。
在外人看來武舉廳此舉完全就是吃飽了撐的,多此一舉,難道連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道理都不清楚。
這下可好,武舉廳大大小小的官吏通通被李雲天派去了兩京和十三布政司清查土地,整個武舉廳就剩下一個從九品的小官看門,顯得冷冷清清。
誰也不會想到,李雲天此舉是在為日後義務兵製做準備,隻有掌握了全國的土地狀況才能給那些退役的士兵安排田地。
自此,李雲天的官職發生了重大的變化,京師講武堂成立前,他的官職是――湖廣道監察禦史、庶吉士兼兵部武舉清吏司主事。
京師講武堂成立後,李雲天的官職成為了――湖廣道監察禦史、京師講武堂總教官、庶吉士兼掌軍閣武舉廳主事。
其中,“兼”字前麵的是李雲天的實際職務,“兼”字後麵的則是他的加銜,由於“兼”字後麵帶有一個“掌”字,故而可以以武舉廳主事的身份處理武舉廳的事務。
官員有多個職務的話,各個職務之間的排名遵循由高到底的順利排列。
以李雲天為例,在他的三個實際職務中,湖廣道監察禦史的職務最重,排在第一,京師講武堂總教官排在第二,庶吉士排在最末。
按理說,庶吉士是就職於翰林院,應該排都察院禦史的前麵,不過庶吉士並不是翰林院的職務,隻是類似於翰林院的學員,並不是真正的翰林院翰林,也沒有授予品級,故而排在了最後。
授完印信,金英讓幾名侍衛抬來了一張巨大的鎏金匾額,上麵寫著“京師講武堂”五個大字,由宣德帝親筆所書賜予京師講武堂。
李雲天將親自將這塊匾額懸掛在講武堂正堂,以作京師講武堂的鎮堂之寶。
隨後,金英當眾宣讀了宣德帝的一道恩旨,京城的勳貴和大明的親王以及在京的郡王,不分嫡、庶,皆可讓一名子孫免試進入京師講武堂就讀。
這道聖旨一出,現場的文武重臣無不大吃了一驚,對宣德帝的這一決定倍感意外。
因為永樂帝為了打擊藩王的勢力,已經廢除了宗室可以為官的規定,即使是身為宗人令的福王也隻不過在宗人府掛了一個頭銜而已,實際權力歸於了禮部。
對於福王來說,京師講武堂司堂的職務本來也應該是一個虛職,可是隨著宣德帝的這道恩旨,福王就將在講武堂實行他的司堂的職權,坐鎮講武堂來威壓那些宗室和勳貴子弟。
這道聖旨自然是李雲天的主意,除了勳貴外,他說服了宣德帝,讓各地親王和在京的郡王的子弟進入講武堂。
永樂後,大明的宗室受到了諸多的限製,例如,不得預四民之業,仕官永絕,農商莫通,未得諭令無法離開封地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