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交趾之事事關重大,故而不少文武百官都想在上朝前打探一下內閣閣老、六部堂官、軍閣閣員和各都督府都督在交趾一事上所持的態度,免得屆時在朝會上站錯了隊,招人嫉恨。
能出現在太和殿的官員無不在官場上摸爬滾打了多年,自然清楚明哲保身的道理,除了那些在交趾一事上態度鮮明的官員外,其他人都是隨波逐流的主兒,不會在此事上得罪朝中的權貴。
不過,讓那些想打探消息的官員感到可惜的是,內閣閣員、六部堂官、軍閣閣員和各都督府都督,這些文武重臣一進大明門兩側的東、西長安門就被楊士奇、騫義和張輔喊了去,直到上朝前才從大門緊閉的房間裏出來,故而誰也沒有機會得知他們在交趾一事上的心思。
李雲天和周征一起上的朝,跟著周征去了軍閣閣員們的廊房。
軍閣首輔周征將軍閣閣員和各都督府都督都召來了房裏,等人數到齊後向在座的人通傳了宣德帝昨天晚上做出的平叛交趾的聖旨,並且告之他們李雲天已經被皇上欽點為此次平叛的統帥。
值得一提的是,在宣德二年朝廷的第一次大朝上,宣德帝下旨將軍閣的閣員由七人升為了九人,增添了三名勳貴進軍閣。
之所以是三名,是因為原軍閣輔臣、威國公魯仲乾因為追隨漢王叛亂,已經自殺而亡,故而軍閣閣員就空缺了一個出來。
此次增添的軍閣閣員中,最為重要的一個人就是太師、英國公張輔,張輔是勳貴之首,他要是不進軍閣實在是說不過去,因此宣德帝在查明張輔並沒有與漢王勾結後讓他進了軍閣。
雖然周征和張輔一樣都是國公,不過張輔是太師而他隻是少師,於情於理軍閣首輔都是張輔,他則成為了輔臣。
除了張輔外,另外兩名閣員都是侯爺,一個是原前軍都督府右都督、安平侯牛世豪,另外一個是原京畿都督府左副都督、武德候趙山河。
原本,最應該進入內閣的是率兵進入山東平叛漢王叛亂的義國公張昊,不過京畿都督府所轄的部隊事關京城安危,宣德帝要找一個可靠之人前來統帥,故而張昊依舊是留在京畿都督府大都督的位子上。
聽聞宣德帝竟然要讓年紀輕輕的李雲天前去平叛,而不是張輔和周征這樣功勳赫赫、老成持重的老將,在座的軍閣閣員和各都督府都督們頓時一陣騷動,相互間竊竊私語地議論著。
雖然李雲天在平叛漢王之亂的時候表現卓越,但他畢竟過太年輕,資曆不足,如何能鎮得住軍中的那些驕兵悍將?如何能使得朝中的武將們服氣?如何又能應對交趾的那個爛攤子?
李雲天早就意料到了這一點,不動聲色地坐在那裏,坦然麵對著眾人的議論,軍中講的是論資排輩,他的資曆尚淺免不了要受到非議。
“靜一下!”張輔見現場的局勢有些嘈雜,於是重重地將手裏端著的茶杯放在了桌上。
議論著的人們立刻安靜了下來,齊刷刷地望向了張輔,想知道張輔如何看待此事。
“諸位,想必大家都知道,先前兩次平定交趾耗費甚巨,本太師在此可以明確告訴你們,除非增加稅賦,否則戶部的賬上已經沒有多餘的銀子來供給第三次平叛之行。”
張輔環視了一眼在座的眾人,神情嚴肅地說道,“自先帝登基始,我大明就開始減免賦稅,與民休息,如今要是為了平叛而征收稅賦,會讓百姓如何看待皇上?”
人們聞言不由得相互對視了一眼,屋子裏一派沉寂。
對他們這種級別的官員來說,戶部空虛並不是什麼秘密,單單去年平叛漢王就花去了國庫裏超過一半的餘銀,再加上柳升這次平叛,餘銀已經所剩無幾,確實無法支撐第三次交趾平叛。
而如果要向百姓們征收稅賦,無疑就打亂了洪熙帝和宣德帝所製定的休養生息的國策,使得宣德帝失信於民,這個後果可十分嚴重。
可要是不征收賦稅,那麼平叛大軍所需的糧草軍需從何而來?
“本太師想問問,諸位中有誰既能帶兵去交趾平叛,又不要朝廷一兩銀子的?”張輔見狀,提高了音量問道。
聽聞此言,在座的眾人又是一陣騷動,平叛大軍的衣食住行都需要花費銀子,朝廷不給銀子這仗可就沒法打了。
“看來諸位和本太師一樣,都沒有這個本事,那麼隻能由鎮武伯率兵去交趾。”見此情形,張輔沉聲說道,“諸位有所不知,皇上這次隻給鎮武伯一萬件兵鎧,除此之外沒有一分一毫的銀兩,所需軍資全由鎮武伯籌集。”
“什麼?”得知李雲天要自己籌措軍需,屋裏的人紛紛神情驚愕地望向了李雲天,這可不是一筆小數目,絕非兒戲,李雲天竟然能答應如此苛刻的條件簡直令他們大跌眼鏡,無不感到匪夷所思。
難道李雲天想打著平叛的旗號趁機在民間斂財?隨後,一個念頭就不由自主地浮現在了眾人的腦海中,這或許可以解釋李雲天的這個瘋狂舉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