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一章 各有煩惱(一更)(2 / 2)

此次跟隨李雲天前來的交趾的三千多名驍武軍中,除了白虎團的人外,青龍團、朱雀團和玄武團各自來了一百多人,有軍官也有士官,他們的主要任務並不是打仗,而是觀摩交趾戰事的進程,從中吸取經驗和教訓。

李雲天一開始並沒有想到他能在交趾收編如此多的潰兵,而且基本上都是士兵中的精銳,因此他就按照屬地原則,讓青龍團、朱雀團和玄武團的人依照潰兵的籍貫來對其收編整頓,等交趾的戰事結束後順勢將他們收編進青龍團、白虎團和玄武團裏。

經過這些天來的接觸,這些被收編整頓的明軍士兵對驍武軍充滿了好奇,因為他們發現驍武軍的一切都與大明衛所的規矩不一樣。

首先令那些明軍士兵印象深刻的就是飲食,每天不但能吃飽,而且還吃得很好,都能見到葷腥,隻不過吃飯的時候也有規矩,那就是要排隊到飯堂,吃飯前還要唱《忠君報國》等驍武軍的軍歌。

其次,驍武軍不但將士兵們的衣食住行都包了,而且每個月還會給那些軍官和士官發放薪俸,即使士兵也都按照當兵的年限發放一定的補貼,雖然補貼不多,但是足夠他們出軍營時的花費,反正他們一個月也出不了幾次營門。

然後就是平常的操練,自從被收編整頓開始,這些明軍士兵每天都要按時起床、吃飯和睡覺,上午和下午在校場上練習隊列和走正步,由於他們身上穿的不是驍武軍的西式軍服,所以練習隊列和走正步的時候看起來有些別扭。

正是由於這些不同,使得被收編的明軍士兵對驍武軍是越來越感興趣,在潛移默化中受到了影響。

就在韓衛率軍趕到三江城的下午,方政和馬瑛讓人給李雲天送來了百餘名在安梁縣城抓獲的叛軍,裏麵有好幾個叛軍將領,垂頭喪氣地進了城。

這立刻使得三江城的百姓們沸騰了起來,紛紛饒有興致地圍聚在道路兩旁看著那些叛軍俘虜遊街,爛菜葉和臭雞蛋雨點般向那些叛軍俘虜襲來。

如果不是沿途士兵攔著的話,一些在暴民的劫掠中失去親人的居民在憤怒中絕對會衝上前將那些俘虜給打死。

不過,雖然沿途的士兵極力維持持續,但是人群中還是飛出了一些石頭和磚塊,使得一些叛軍俘虜頭破血流,模樣十分狼狽。

方政和馬瑛此次偷襲安梁縣城非常成功,當安梁縣城南門被李雲天派去的土人士兵打開時,城裏的叛軍沒有絲毫察覺,紛紛在睡夢中。

在那些土人士兵的帶領下,方政和馬瑛率領著前軍大營的士兵很快找到了叛軍駐紮的幾個地方,對那些迫不及防的叛軍進行了一場血腥屠殺,以發泄心頭憋了已久的怒火。

安梁縣城的戰鬥持續到了中午,明軍在城裏和城外總共殺敵一萬兩千多人,尤其是城裏,明軍和叛軍激烈交戰的街道上血流成河,橫七豎八地倒滿了雙方士兵的屍體,這使得空氣中彌漫著濃厚的血腥氣味。

雖說李雲天不想要俘虜,但明軍還是俘虜了三千多叛軍,畢竟麵對那些放下武器跪地求饒的叛軍,並不是所有明軍士兵都能下的去刀的。

因此,明軍士兵此戰共殲滅敵軍超過了一萬五千人,其中有一萬人是叛軍的精銳,剩下的一萬五千餘名叛軍落荒而逃,無比狼狽地向立濂州方向撤退。

方政和馬瑛並沒有派軍追擊,而是吩咐手下的士兵收拾安梁縣縣城的殘局,準備迎接叛軍的反撲。

明軍為此也付出了傷亡近六千人的代價,不過,秦昆的到來及時填補了明軍在安梁縣城兵力不足空缺,一邊清理戰場一邊準備守城事宜,叛軍在安梁縣城吃了這麼大的虧,絕對不會善罷甘休。

由於屍體太多,明軍即便是發動了安梁縣城裏的百姓,也整整用了三天才清理好。

無論死的人是明軍還是叛軍,皆按照李雲天的要求單獨挖坑埋了,既是免得屍體腐敗後引發疾病和瘟疫,同時也是給死者最後的尊嚴。

這個做法逐漸成為了驍武軍一條不成文的規定,隻要條件允許他們都會將敵我雙方戰死者的屍體掩埋,此舉使得驍武軍贏得了對手的尊重和良好的聲譽,並被對手所效仿。

雖然打了一場打勝仗,一吐胸口的悶氣,但是方政、馬瑛和秦昆不敢有絲毫大意,在安梁縣城內忙碌地準備著守城事宜,準備迎接叛軍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