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章 針鋒相對(一更)(2 / 2)

“阮先生,本官還以為你是一個明白人,如今看來怎麼也有犯糊塗的時候,天下疆土曆來就是有能者居之,否則豈不是天下太平,還需要你我在交趾拚個你死我活?”

李雲天聞言微微一笑,不動聲色地反駁道,“倘若按照阮先生的算法,交趾也不是你們安南國的,如果本官沒有記錯,五百多年以前它屬於大唐嶺南道安南都護府,如果不是當時大唐勢弱,豈會有後來的安南國?”

“哼,如今我安南國百姓已經在此生活了數百年,你們大明恃強淩弱,強行將其奪走,其行徑與強盜無異!”

阮焉聞言眉頭頓時微微一皺,他當然知道安南國的曆史,一時間難以從法理上進行反駁,否則豈不是承認了大明對交趾的主權,於是冷哼了一聲後說道,準備從情理上來反擊。

安南在隋朝稱為交州,設立交趾、九真和日南三個郡,邱和為交趾太守,“撫接盡情,荒景安之”。

隋朝滅亡時,由於交州與長安隔絕,邱和無法此信息,割據嶺南的梁朝後裔蕭銑貪圖交州之富,命長史高士廉率兵進擊交趾,邱和才知隋朝已亡,交趾歸附於蕭銑。

公元621年(唐高祖武德四年),唐軍在衛國公李靖的率領下攻破江陵,消滅了割據荊越的蕭銑勢力,於是邱和降唐。

九真太守黎玉曾引兵抗拒大唐,結果為唐軍所敗,日南太守李皎亦於622年投降大唐,大唐於是建立起對整個交州地區的直接統治。

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大唐設立交州總管府,任命邱和為大總管,封譚國公,管交、峰、愛、仙、鳶、宋、慈、險、道、龍十州,其中交州領交趾、懷德、南定、宋平四縣。

武德六年,澄、慈、道、宋並加“南”字,武德七年,又置玉州,隸交州總管府。武德七年,改交州總管府為交州都督府。

貞觀元年(627年),交州都督府歸嶺南道管轄,調露元年(679年),以交州都督府改置安南大都護府,為嶺南五管之一,治所位於宋平(交州城),轄境北抵今雲南南盤江,南抵越南河靜、廣平省界,東有廣西那坡、靖西和龍州、寧明、防城部分地區,西界在越南紅河黑水之間。

安南大都護府的都護一職由交州刺史兼任,至德二年(757年),改名鎮南都護府,永泰二年(760年),複名安南大都護府。

大唐很快就建立起對整個交州地區的直接統治,其地域包括今日越南北圻和中圻北部,最南達到河靜與廣平之間的橫山。

唐末天佑二年,即905年,靜海節度使獨孤損被貶職流放與此同時,大唐藩鎮割據,政局混亂,而安南鴻州的曲承裕則憑著他“寬和愛人”的性格及地方豪族身份,受到當地人支持,自稱靜海節度使,開始治理安南。

大唐此時已經無力應對安南的事務,被迫承認既成事實,認可曲承裕靜海節度使之職,並加封同平章事。

雖然曲承裕名義上還是大唐的官員,實際上他已建立起自主的政權,曲承裕任職不久就去世,其子靜海軍行營司馬權知留後曲顥繼位,曲承裕越南史稱“曲先主”。

後梁貞明三年(917年),曲顥去世由兒子曲承美襲位,史稱曲後主,這段時期在越南曆史稱為曲家,是安南地區脫離中原政權掌控的開端。

因此,李雲天根本就不怕與阮焉辯論交趾的歸屬,就像他先前說的那樣,天下間的疆土有能者居之,誰有能力能將其打下來就是誰的,要不然各個國家還養著那麼多軍隊幹什麼。

“阮先生,你又錯了,沒錯,安南國的百姓確實在這裏生活了四五百年,但是大唐的百姓在這裏生活的時間也有數百年,到頭來還不是成為安南國的地盤,現在還有誰會記得大唐?”

見阮焉想從情理上攻擊自己,李雲天搖了搖頭,意味深長地說道,“阮先生,本官想問你,如果我大明能延續四五百年,屆時交趾的百姓又有誰還記得安南國?這強盜一說又從何而來?”

阮焉聞言不由得怔在了那裏,神情有些驚訝地望著李雲天,他萬萬沒有想到明軍的一個武官竟然有著如此好的口才,堪稱巧舌如簧,在他的印象裏明軍的武官都是一些粗鄙不堪的莽夫俗子之輩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