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六章 心神不寧(2 / 2)

早在李雲天去交趾平叛的時候,宣德帝就未雨綢繆將梁少傑安插在了李雲天的身邊,結果得到了李雲天的重用,一路飛黃騰達,現在是驍武軍的三號人物,在驍武軍中有著不小的影響力,將成為宣德帝對付驍武軍的殺手鐧,一旦李雲天出了事需要梁少傑來穩定驍武軍的局麵。

“下去吧,記著,一定要把事情辦好。”隨後,宣德帝麵無表情地囑咐方良,方良現在所辦的事情事關重要,他需要一個由頭來把李雲天拿下,以給七歲的太子掃清登基後的障礙。

在宣德帝看來,李雲天就猶如西蜀時的諸葛亮,有他在的話太子將處於被壓製的狀態,這絕對不是他所願意看見的局麵,因此必須要在離開這個世界前替太子解決這件事情,要不然朝中的各派勢力都會團聚在李雲天的身邊,屆時皇權將被徹底架空。

宣德帝最為青睞的其實不是李雲天出奇製勝的謀略,而是李雲天爐火純青的社交手段,使得他得以與朝中各派勢力都保持著良好的關係,今天太和殿上眾臣皆為李雲天辯解而沒有落井下石就很好地說明了李雲天在眾臣中的人緣。

這恰好是宣德帝不願意看見的一幕,如果李雲天是一個忠臣的話,那麼他將遊刃有餘地幫太子掌控朝堂上的局勢,可萬一李雲天是一個奸臣的話,那麼太子將會被他玩弄於股掌之間。

對曆朝曆代的皇帝而言,誰也不希望朝臣們一團和氣,而是希望有幾方勢力相互抗衡爭鬥,否則的話就將演變成為君權獨自對抗臣權。

這樣一來的話,除非像洪武帝和永樂帝這樣的強勢皇帝,要不然君權就會在與臣權爭奪中處於劣勢。

而太子隻有七歲,很顯然與強勢扯不上關係,這就令宣德帝感到異常擔憂,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不得不采取行動來保護太子。

“臣遵旨。”方良向宣德帝磕了一個頭,起身倒退著離開了東暖閣。

等出了東暖閣的門,方良的嘴角流露出一絲猙獰的笑意,心中感到異常得意,別看李雲天是堂堂的鎮國公,結果還不是要栽在他的手裏。

晚上,李雲天吃了晚飯後並沒有像往常一樣留在講武堂辦公,而是乘坐他的那輛四輪馬車返回鎮國公府。

一路上,李雲天憂心忡忡,顯得有些心神不寧,白天朝會時發生的事情讓他感到有些難以理解,不清楚好好的吳欣為何要向他發難。

很顯然,李雲天不會認為這是一個普通簡單的意外,吳欣不僅敢在朝會的時候公然彈劾自己,肯定是有所依仗,要不然在被殿前侍衛帶走的時候豈會如此的輕鬆?

憑借著多年的經驗,李雲天可以肯定,吳欣的這次發難是有備而來的,幕後一定隱藏著一個利益團體,想要趁著宣德帝患病期間來對付他。

李雲天很清楚,人一旦到了彌留之際就會變得非常敏感和偏執,吳欣今天雖然看起來彈劾他失敗,但是實際上已經成功地達成了目的,使得宣德帝對他產生了戒備的心理。

宣德帝畢竟是大明的皇帝,如果李雲天可能威脅到大明的皇權,那麼他即便與李雲天的關係再好,肯定也會下手把他給除了,免得給太子登基後帶來麻煩。

當年洪武皇帝興藍玉大案,除了藍玉驕橫跋扈外,那就是趁機鏟除朝廷裏那些跟隨他打天下的驕兵悍將,給皇太孫朱允炆的登基掃平道路。

身為皇帝,宣德帝肯定要給太子以後的事情做打算,絕不願意看見大明的權力旁落到臣子們的手裏。

李雲天不得不承認,吳欣選擇的這個時機非常巧妙,不僅打了他一個措手不及,而且還成功地挑撥了他與宣德帝之間的關係。

在李雲天看來,既然對方費盡心機挑起了戰端,那麼絕對不會半途而廢,肯定會趁勝追擊,一鼓作氣地將他打垮。

因此,李雲天現在根本沒有心思處理手頭的事務,他要靜下心來好好考慮一下事情的來龍去脈,從吳欣的身上下手找出蛛絲馬跡以尋找躲在吳欣幕後的人。

非常可惜的是,如果李雲天能審問吳欣的話,他就能從吳欣那裏得到有用的線索,不過吳欣現在被關進了詔獄,除非有宣德帝的命令否則無人能進入詔獄去見吳欣。

而且,李雲天現在也不方便去見吳欣,畢竟是吳欣當眾彈劾了他,要是他去詔獄的話那就有了向吳欣示威的嫌疑,這可不是他所希望看見的,因此隻能全力探查吳欣的行程和關係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