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七章 居心叵測(2 / 2)

通常來說,隻有對朝廷立有大功的勳貴才有可能獲得免死鐵券,故而又稱為功臣鐵券。

洪武三年,明太祖決定對立有大功的功勳頒發鐵券以示褒獎,其外形來看如一個瓦片,共分為七個等級。

其中,公爵分為二等:一高尺,廣一尺六寸五分;一高九寸五分,廣一尺六寸。

侯爵分為三等:一高九寸,廣一尺五寸五分;一高八寸五分,廣一尺五寸;一高八寸,廣一尺四寸五分。

伯爵分為二等:一高七寸五分,廣一尺三寸五分;一高六寸五分,廣一尺二寸五分。

免死鐵券外刻履曆、恩數之詳,以記其功;中鐫免罪、減祿之數,以防其過。字嵌以金。凡九十七副,各分左右,左頒功臣,右藏內府,有故則合之,以取信焉。

明太祖時期,獲得免死鐵券的共有六個公爵和二十八個侯爵,

不過,這三十四家勳貴後來本人不被殺,又或者子女不坐胡藍兩案者可謂寥寥,能免此二劫又不因靖難而死的隻有兩家:

一個是信國公湯和,晚年益為恭慎,入聞國論時一語不敢外泄,其二子皆卒於軍,孫及曾孫早夭,得以善終。

另外一個是廣德侯華高,由於遠鎮瓊州時去世,再加上無後,也算得以善終,被明太祖厚葬。

靖難後,永樂帝也對靖難勳貴頒發了免死鐵券,與明太祖時期相比,那些獲得免死鐵券的靖難勳貴平日行事更加謹慎,再加上永樂帝對靖難勳貴一直信任有加,故而截止宣德朝除了參與漢王叛亂的人外,還沒有擁有免死鐵券的靖難勳貴被處死。

因此,越王向擁有免死鐵券的陳天雷提出這個一個建議實際上等於救了陳天雷一命,隻要不是謀反而是單純的爭權奪勢那麼他就可以憑借免死鐵券來免罪,大不了在牢裏關幾年。

“王爺想要本督如何做?”陳天雷聞言眼前亮了一下,不動聲色地望著越王,他可不認為越王會輕輕鬆鬆地放過他。

“很簡單,本王要你供出你的同黨。”越王注意到了陳天雷臉上神色的細微變化,嘴角禁不住流露出一絲笑意,意味深長地說道。

“同黨?”陳天雷臉色頓時就是一變,他明白了過來,越王是想讓他來陷害別人。

“左軍都督府右都督、武寧侯馮長安,後軍都督府右都督、安武侯龔奎,右軍都督府右都督、安義侯古大勇,以及京畿都督府左副都督、仁國公陳泰!”越王瞅了陳天雷一眼,口中緩緩說出了四個名字。

“為何有仁國公?”聽了越王的話後,陳天雷的臉色頓時大變,臉上陰晴不定了一陣後狐疑地問道。

馮長安、龔奎和古大勇由於曾經跟漢王關係密切,因此平定漢王叛亂後三人就被手下的都督同知給架空,成為了有名無實的大都督,宣德帝當年之所以不動他們是想安撫軍心,畢竟朝廷裏不少勳貴都看好漢王。

如果說用馮長安、龔奎和古大勇來當替罪羊的話陳天雷倒好理解,可陳泰就不一樣了,可謂是朝廷勳貴的權臣,他想不明白越王為何要這樣做。

“單憑你能夠掌控住京城的局勢?”越王見陳天雷神色愕然,於是不動聲色地反問道。

“反正仁國公現在的名聲已經壞了,即便是上前踩一腳也沒人說什麼。”隨後,越王的嘴角流露出一絲笑意,“這樣一來,你可以把罪名推到仁國公的身上,本王也好向太後交差,可謂皆大歡喜,何樂而不為?”

“好,就依你說的去做。”陳天雷頓時明白了過來,越王是要存心要把這件案子給搞大,如此一來可就在張太後麵前立下了大功,可謂名利雙收,沉吟了一下後點頭答應下來,雖然他並不想陷害陳泰等人,可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他現在就是越王的一個傀儡。

聽聞此言,陳天雷的臉上流露出一絲得意的笑容,隨後喊進來了幾名王府的親衛,打開了陳天雷手腳上的鐐銬,把一份供詞擺在了他的麵前。

陳天雷本想看一眼供詞的內容,但是一名親衛在供詞的末尾拍了一下,他就不得不署名和按手印,隨後供詞就被收走,交給了越王。

“好生照料陳都督。”越王看了一眼手裏的供詞,交代了現場的親衛一句後快步離開,他已經拿到了想要的東西。

陳天雷的臉上流露出一絲黯然的神色,想他堂堂的親軍都護府的副都督如今竟然淪落到了誣陷他人的地步,做出如此讓人不齒的醜劣行徑,心中不免感到萬分傷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