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千步廊,李雲天從宮裏出來,手裏拿著一份公文,急匆匆地前去找楊士奇和胡瀅等人。
“王爺!”聚在廊房外麵談笑的文官見狀紛紛向李雲天躬身行禮,敬畏之意溢於言表。
在大明的官場上,李雲天可謂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另類,同時身兼軍政兩大要職,不僅武官見到他畢恭畢敬,文臣們也對他是敬畏有加。
歸根結底,李雲天的威望是十幾年來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不僅戰功赫赫而且政務卓絕,關鍵是其處事公正,行事溫和,使得文武百官皆敬佩其為人。
李雲天含笑向沿途的文官點頭示意,如果擱在平常的話他會停下來與熟識的官員閑聊幾句,不過今天情形特殊他並沒有停留的意思而是徑直走開了,進了楊士奇和胡瀅等輔政大臣和部院堂官所在的廊房。
“忠武王行色匆匆,這是有什麼大事發生了吧!”見李雲天走得匆忙,一名四品文官不由得好奇地向周圍的官員們說道。
“現在朝廷裏最大的事情莫過於是否出兵西域,忠武王這次去找楊大人他們十有八九是為了此事而來。”一名官員聞言隨即沉聲說道,“也不知道忠武王是支持出兵還是不出兵。”
“當然支持出兵了,忠武王曆來主戰而且戰無不勝,肯定會對西域用兵。”話音剛落,另外一名官員就開口說道。
“這你可錯了,忠武王之所以主戰是因為我大明受到了外敵侵擾,不得不出兵平定。”不過,這名官員很快就被人反駁,一名留著小胡子的官員一臉傲然地說道,“西域地處偏遠,兩個蠻夷小國之間的爭鬥何須勞煩我大明出兵!”
“現在那幫子武夫想要借著這次機會來翻身,是鐵了心要在西域打上一仗,而楊大人和胡大人他們要阻止這場勞民傷財、對大明有百害而無一利的戰事,看來忠武王這下要夾在中間,騎虎難下了。”很快,又有一個聲音響起,對目前的形勢進行了分析。
顯而易見,“那幫子武夫”指的就是大明的勳貴,由於大明勳貴都是行伍出身,憑借戰功得以進封爵位,故而有人連大字都不識幾個,自然要被大明那些寒窗苦讀的文官所輕視。
畢竟能在京城裏混的官員都不傻,文官們對於勳貴集團為何堅持出兵的理由是一清二楚,知道勳貴們是想借著西域一戰來打一場翻身仗,否則衛所軍將無法在驍武軍麵前抬起頭。
正是因為勳貴們的這個私心,使得文官們強烈不滿,暗地裏對勳貴集團的這個做法是極為鄙夷,自然也不會讓勳貴們的這個勞民傷財的心思如願。
其實,如果李雲天率軍前去西域的話,朝堂上將不會有什麼阻力。
原因很簡單,李雲天出兵的話動用的自然是講武堂的資金,並不會占用戶部國庫的錢帑。
而且依照李雲天的性格,絕對會就近調用關西驍武軍大營和關西七衛的兵力,從京城隻帶火器部隊前往西域,這樣的話就談不上勞民傷財了。
另外就是李雲天的兩榜進士出身,在這個時候就會發揮莫大的作用,文官們巴不得李雲天多打勝仗,這樣一來足以證明文人比武將更為優越。
很顯然,文官可以憑借軍功獲封爵位,而武將要想憑借文采成為各大部院的堂官簡直難於登天,倘若其真的有文采的話也就不會成為武將而是直接考科舉當文官了。
再者說了,李雲天如果要出兵西域的話,那麼肯定有著充足的理由,朝廷的官員們都相信李雲天行事穩重,絕對不會無緣無故地發起戰爭。
故而今天的朝議,說是文官集團和勳貴集團之間的一場較量,實際上是看李雲天在此事上采取什麼態度了。
先不說李雲天對太皇太後有著巨大的影響力,而是否出兵最後肯定是由太皇太後來做出決斷,單單論口才滿朝文武還沒人能辯過李雲天。
所以李雲天一旦在朝堂上做出決定,那麼對今天的朝議會產生重大的影響,可現在誰也不清楚李雲天心裏是如何想的,而無論文官集團還是勳貴集團都不好主動開口去問李雲天,畢竟李雲天現在已經貴為王爺豈能讓他在此事表態?
西千步廊,一間寬敞的廊房。
楊士奇和胡瀅等內閣閣員和六部堂官聚在一起進行著朝議前的最後商議,他們身為朝廷大員自然不可能坐視勳貴集團為了一己私利刻意挑起一場戰爭來,隻不過如果勳貴集團說服了太皇太後的話那麼事情可就糟糕了。
歸根結底,太皇太後是一名久居深宮的婦人,或許她能平衡好朝堂內各派勢力之間的關係,但在對外戰爭這種的國家大事上卻沒有什麼主見,很容易受到朝臣們的影響。
而論道與太皇太後之間的關係,很顯然勳貴集團要比文臣集團們更近一步,勳貴們的家眷時常會被太皇太後召進宮裏陪伴,而文臣集團高官權貴的家眷則很少享受到這樣的優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