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陽關,李雲天則一點兒也不用擔心,陽關外是一望無垠的沙漠戈壁,如果帖木兒帝國和北元聯軍選擇走陽關的話,那麼等待他們的將是無盡的死亡,屆時大部分的人恐怕會死在沙漠和戈壁裏,很顯然李雲天不會讓他們進入沙漠前準備足夠的食物和水源。
雖然玉門關現在在太平的手裏,不過李雲天一點兒也不擔心,因為蒙古輝特部首領、安樂王把禿孛羅已經率軍前去玉門關勸降,兩人同屬漠北瓦剌部的三大首領,當年為了對抗脫歡私交很好。
如今漠北諸部已經歸附大明,太平除了投降外沒有其他的選擇,能被把禿孛羅招降對他而言是最好的出路。
蒙古達顏部首領、安義王哈爾巴拉也跟著牛世豪一同前來馳援敦煌古城,他和把禿孛羅一樣沒有出現在敦煌古城裏,而是率領著手下的騎兵前去追趕逃走的溫都。
出乎人們的意料,溫都並沒有奔向相距敦煌古城最近的玉門關,而是向遠處的嘉峪關方向逃去,實在是令人感到意外。
李雲天知道溫都為何會這樣做,雖然其逃到玉門關可以脫身,但如此一來就等於拋棄了在酒泉城的霍爾都汗。
身為帖木兒帝國的戰神,同時也是霍爾都汗最為信任和器重的將領,溫都豈能為了自己活命而至霍爾都汗以及酒泉城的大軍於不顧?
李雲天希望哈爾巴拉能追上溫都,溫都的存在會給明軍帶來不少麻煩,不過他對此並不抱太大的希望,畢竟哈拉爾拉一路急行軍,現在已經是人疲馬乏,要想追上溫都談何容易。
第二天,敦煌之戰的戰果已經統計了出來,明軍一共俘獲了十萬多戰俘,帖木兒帝國和北元在關西的軍隊可謂已經全軍覆沒。
等到了晚上的時候玉門關又傳來了好消息,把禿孛羅派人飛騎來報,鎮守玉門關的太平獻出玉門關投降,準備跟他一同前來向李雲天請罪。
李雲天並沒有在敦煌古城久留,把禿孛羅和太平來後他就下令大軍啟程前往青龍城,之所以這樣,一是敦煌古城經曆了先前戰火的侵襲後已經破敗不堪,不適合在裏麵駐軍,二來是要在青龍城裏整軍備戰,為將來與帖木兒帝國和北元的決戰做準備。
在青龍城李雲天見到了哈爾巴拉,兩人熱情地進行了擁抱,李雲天知道哈爾巴拉在北征漠北的時候立下了汗馬功勞。
令哈爾巴拉感到遺憾的是他沒有追上逃走的溫都,不過溫都的境況也好不到哪裏,經過敦煌古城一戰後他身邊隻剩下千餘名親信騎兵,其手下的軍隊可謂全軍覆沒。
得知李雲天在敦煌古城取得了一場大捷,青龍城關閉已久的城門終於打開,百姓們載歌載舞地歡迎李雲天等人進城,場麵十分熱鬧和喜慶,誰都知道大明已經在與帖木兒帝國和北元的戰爭中占據了主動,最後的勝利指日可待。
李雲天本想下令全軍向嘉峪關挺進,攻占嘉峪關擋住帖木兒帝國和北元西撤的道路,不過由於北征軍的大部隊還沒有抵達,而關西的明軍經曆了敦煌古城一戰已經元氣大傷,故而他權衡良久還是放棄了攻占嘉峪關。
嘉峪關在經曆了帖木兒帝國和北元的攻打後損壞嚴重,城防能力已經大幅下降,即便是明軍攻占了嘉峪關也很難將其守住,脫歡和霍爾都汗肯定會下令在西北地區的帖木兒帝國、北元聯軍以及仆從軍全力攻打,屆時明軍必將傷亡慘重。
帖木兒帝國、北元聯軍和仆從軍在大明西北地區的兵力加起來有三十多萬,戰爭打到如今這個地步李雲天考慮的不單單是贏得戰爭,而是如何以最少的代價來贏得戰爭。
很顯然,帖木兒帝國和北元聯軍的聯盟已經隨著敦煌古城之戰的結束而完結,雙方染指大明的願望已然落空,必然為各自的前途打算。
如果李雲天派兵守住嘉峪關,那麼勢必引發帖木兒帝國和北元軍隊的殊死進攻,否則他們將會被困死在關內。
而一旦帖木兒帝國和北元出了嘉峪關,那麼雙方的聯盟將正式宣告解散,北元肯定不會招惹關西的明軍,他會向北撤離返回到草原。
帖木兒帝國就不同了,必須要穿過關西地區,經玉門關返回西域,這樣一來勢必要與明軍爆發激戰。
如果算上張昊率領的十五萬北征軍,明軍在關西的兵力也有三十多萬,帖木兒帝國的兵力十五六萬左右,在兵力上無疑將處於劣勢。
另外,隨著北征軍的到來,明軍的騎兵數量反而要超過帖木兒帝國,而且是以蒙古騎兵為主力,在戰場上的衝擊能力比帖木兒帝國的騎兵還要更勝一籌。
因此在李雲天看來,打破帖木兒帝國和北元的聯盟是首要任務,隻要將雙方分開的話,那麼他就可以集中力量將其中的一方徹底殲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