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整個鬆江府被這次的公審給驚動了,不少外地人得到消息後啟程趕去了臨雲縣,都想去瞧瞧這百年難遇的熱鬧,以及瞻仰大明赫赫有名的忠王爺的風采。
鬆江城。
一個不起眼的民宅裏,眉頭緊皺的陳光宗背著雙手來回在房間裏踱著步子,他已經得到了李雲天要在臨雲縣公審趙德彰的消息,故而心中起了不小的波瀾:與鬆江城相比臨雲縣城更容易被攻破。
“主公,事情已經辦妥了,他們明天晚上就能登岸。”一名小販模樣的中年人走進來,向陳光宗一躬身後低聲回答。
“很好!”陳光宗聞言點了點頭,暗自鬆了一口氣,那名小販口中的“他們”指的是他從倭國調來的倭兵。
陳光宗這次之所以會來大明就是衝著李雲天,由於李雲天現在位高權重他根本就對李雲天無法造成絲毫的威脅,故而唯有趁著李雲天此次南下之際找機會下手。
按照陳光宗的計劃,他本想製造幾起事件把李雲天引到沿海地區,然後率領倭兵對其進行偷襲,進而一舉殺了李雲天。
在陳光宗看來,講武堂固然強大可一旦離開了李雲天的掌控那麼勢必會四分五裂,因為沒有一個人能夠接替李雲天的位置,大明朝堂上的各種勢力也會群起攻之把講武堂肢解掉,講武堂一係的勳貴根本無力抵抗。
即便是大明水師向倭國發動進攻,少了李雲天的運籌帷幄後水師的後繼進攻能力將受到嚴重影響,與倭國軍隊陷入僵持的話後勤必定難以得到保障,說實話除了李雲天外大明朝堂之上沒幾名官員在意倭國這種資源匱乏的彈丸之地,不會調集財力、人力和物力去打倭國。
況且,就算水師打下了倭國四島大明也難以維持統治,畢竟倭國四道與大明隔海而望,大明無人能像李雲天那樣有耐心和精力以及經驗來治理倭國四島。
陳光宗很清楚,這次很可能是他唯一一次刺殺李雲天的機會,因為一旦刺殺失敗勢必會引起李雲天的警覺,以李雲天的能力絕對會查到他的身上,屆時肯定會調集兵力對付藏身於倭國的他,到時候他可就要疲於應對了。
本來,陳光宗完全可以隱藏身份在倭國悠閑快活地快上一生,可他心中充滿了對李雲天的仇恨,非要將李雲天處之而後快。
與此同時,鬆江府的一個客棧。
“夫人,主公派去出海的人回來了,小的還沒有查明其出海的目的。”一名便裝男子推門走進了客棧二樓角落處一間僻靜客房的房門,向坐在桌上陷入沉思的紫鵑低聲稟報。
“再探!”紫鵑的柳眉微微一蹙,嬌聲吩咐了下去,很顯然陳光宗不會無緣無故地派人去出海,肯定有什麼不為人知的隱情。
便裝男子應了一聲後急匆匆離去,紫鵑站起身來到窗前,推開窗戶凝神望著街上川流不息的人群,一副心事重重的模樣。
由於兩人之間的矛盾無法緩和,故而紫鵑見了陳光宗後隻與其相處了兩天就離開了他,紫鵑知道陳光宗想要對李雲天不利所以暗中關注著紫鵑的一舉一動。
紫鵑並不是一個普通的女子,否則當年也不會與紅鸞鬥得難解難分,也不會被陳光宗另眼相待進而成為陳光宗的女人。
因此,跟著陳光宗從交趾逃走後紫鵑並非像倭國的女子一樣整天圍繞著丈夫和兒女們轉,而是成為了陳光宗的助手,有一批忠心耿耿的部下,要不然當年她也沒辦法從倭國離開並成功在大明站住陣腳。
如果陳光宗針對的是別人那麼紫鵑絕對不會幹涉,可李雲天不同,當年是紫鵑托紅鸞求了李雲天,這才使得陳光宗被流配到交趾,進而使得陳光宗有了逃走的機會,為此她的心中感到無比愧疚。
紫鵑和紅鸞當年雖然是對手,但私下裏也惺惺相惜,紅鸞正是由於同情紫鵑的遭遇才幫忙向李雲天求情,如今陳光宗要害李雲天她豈能坐視不理。
尤為重要的是,紫鵑依然把自己當成是大明人氏,李雲天這些年的功績她牢牢地看在了眼裏,認為李雲天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好官,在百姓心目中聲望甚高,陳光宗要是率領倭兵刺殺了李雲天那麼肯定就會成為數典忘祖的惡賊,必將受到人們的唾棄。
而且,紫鵑也並不認為陳光宗能殺得了李雲天,李雲天馳騁疆場十餘年什麼樣的風浪沒有見過?
倘若陳光宗的刺殺失敗,那麼大明必將對倭國進行報複,屆時紫鵑那兩個遠在倭國的兒子就要受到牽連,肯定會被朝廷斬首,這是她絕對不願意看見的場麵。
故而她要想辦法阻止被仇恨蒙蔽了雙眼的陳光宗對李雲天下手,既是為了大明同時也是為了陳光宗和兩個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