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 疏言十事(1 / 2)

吏部的人上奏完後,禮部、戶部等部院衙門的人依次上奏,都是一些本衙門的日常事務,在李雲天看來乏善可陳。

其實,這些事情交給各大部院衙門去做即可,可為了彰顯皇帝的權力和威嚴,必須要拿到太和殿聽從正統帝的示下,然後才能予以實行。

在京城各大部院衙門中,講武堂官員的奏本最為引人注目,內容與遙遠的波斯灣有關,由於明軍遠征軍的到來引發了波斯灣當地勢力的恐慌和敵視,故而需要增加第二批前去波斯灣的遠征軍數量,否則難以在波斯灣立足。

雖然帖木兒帝國的軍隊也在與波斯灣的地方武裝力量交戰,但由於當地社會和地勢都非常複雜,使得帖木兒帝國的軍隊無法消滅那些地方武裝。

對於講武堂的奏報,正統帝當即就予以了恩準,雖然他尚未親政但畢竟是大明天子,擁有著乾坤獨斷的權力。

況且,正統帝今年就將十六歲,按照宣德帝留下的遺詔,十六歲生辰那一天正統帝將親政,這意味著正統帝屆時將解散輔政大臣,收回那些輔政大臣對朝廷事務的決策權。

講武堂是京城各大部院衙門中最後一個上奏政務的衙門,因此,當講武堂的人上奏完畢後就到了朝臣們自由上疏的時間。

按照正統皇帝先前的詔命,讓文武大臣上疏言其登基後的是非得失。

這種事情可是大明文官最拿手的,於是,從正統皇帝吃喝拉撒開始,一名又一名的文官站出來,大義淩然地指出了正統帝的缺失。

正統帝開始時還聚精會神地聽著,到了後來臉色已經變得比較難看,畢竟他是大明的天子,而有些文官仗著資曆老竟然對其進行責難,這使得正統帝的麵子上有些掛不住,但又不能耐著性子聽完。

麵對眼前的一幕,李雲天唯有暗自搖頭,如果在洪武朝、永樂朝和洪熙朝,可沒文官膽敢這樣,即便是宣德朝那些文官也表現得比較克製。

究其原因,是年幼的正統帝現在還沒有掌控好手裏的政權,朝中的政務被文官集團所主導,否則那些文官哪裏有這麼大的膽子,擱在洪武朝和永樂朝早就一刀給哢嚓了,說不定還要滿門抄斬。

與文官集團相比,勳貴集團則沒人出班來指責正統帝的不是,正統帝登基以來大明先是剿滅了沿海的倭患,然後滅掉了北元,使得強大的帖木兒帝國臣服,所以納西勳貴們實在想不出宣德帝有什麼地方做的不足。

李雲天就立在殿前,因此清晰地注意到了正統帝臉色的變化,心中感到一絲無奈,文官集團此舉豈不是把正統帝往內廷那裏推。

很顯然,正統帝今天受了悶氣之後肯定會發泄出來,那麼內廷的宦官們屆時可就有事可做了,文官集團此舉可謂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皇上,臣翰林侍講琉球有本上奏。”當一名文官退下後,一名正六品的中年官員抬步走出隊列,來到殿前向正統帝一躬身,行禮後沉聲說道,“臣有疏言十事,望皇上采納。”

“他怎麼也來湊熱鬧!”李雲天微微皺著眉頭,望著劉球暗自說道。

劉球與李雲天、於謙一樣,都是永樂十九年的進士,與李雲天和於謙不同的是,劉球沒有進入都察院,更沒有外放為官,而是擔任了禮部主事,參與編修《宣宗實錄》,後來在禮部尚書胡瀅的推薦下任翰林侍講。

別看劉球的官階隻是六品,一旦外放的話那麼至少也是個正四品的知府,不知道有多少人文官削尖了腦袋想要進入翰林院,翰林侍講屬於士大夫的上流人士,在文官中擁有著很高的地位和名望。

李雲天之所以會皺眉頭,是因為劉球的臭脾氣,他與當年的翰林學士李清正一樣都是人們眼中茅坑裏的石頭,又臭又硬,一張口便要得罪人。

以前劉球得罪人沒關係,那個時候張氏太皇太後還在,對他這樣的耿直之人頗為器重,可如今正統帝年少正是血氣方剛的時候,他要是不知深淺地把正統帝給招惹了那麼後果可就堪憂。

因此,李雲天耐心聽著劉球的上疏,在劉球的疏言十事中,大部分是選賢任能、肅清吏治和停止興作一類的陳詞,這使得李雲天心中略微鬆了一口氣,希望劉球不要去捅馬蜂窩。

不過,還沒等李雲天把懸在半空中的心放下來,劉球的話便傳進了他的耳中:“臣以為,親政務以總權綱!”

“親政務以總權綱?”李雲天聞言怔了一下,隨後麵露鬱悶的神色,一臉無奈地望向了抑揚頓挫地開口說著話的劉球。

“夫政自己出,則權不下移,故太祖太宗每早朝罷及午晚二朝,必進大臣於順門或便殿,親與裁決庶政,或事有疑,則召掌機務之臣,商確之而自折其衷,所以權歸於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