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王隻不過盡些情分罷了,也算是對你父親的一絲慰藉。”李雲天搖了搖頭,臉上浮現出了一絲傷感來,劉球這回死得真是太冤枉了,成為了朝堂權力博弈的犧牲品。
第二天一早,李雲天就動身進了紫禁城,除了給正統帝授課外還要對朝廷上一些軍政要務給正統帝提供參考意見。
雖說是參考意見,但由於李雲天考慮事情十分周到細致,所以正統帝在聽完後往往全盤接受,按照李雲天的見解下達詔令去辦事,因為他實在想不出比李雲天提供的建議更好的解決方案,這樣不僅使得那些軍政要務得以圓滿解決而且還令正統帝清閑了許多。
“皇上,劉球一案已經在京城掀起了驚濤駭浪,臣覺得應該緩解一下此案帶來的餘波。”給正統帝授完課後,趁著陪正統帝在禦花園散步的時機,李雲天在閑聊中不動聲色地提到了劉球的事情。
“老師有何建議?”正統帝聞言眼前亮了一下,不由得停下了腳步,說實話他現在正因為劉球的事情感到頭疼,萬萬沒有想到劉球竟然會死在了詔獄裏,使得文臣集團對此是怨聲載道,一些大臣已經上疏請求正統帝徹查劉球死因,看看其是畏罪自盡還是受到了人為的迫害。
對於這些大臣的奏章正統帝感到非常棘手,這些大臣並沒有給劉球鳴冤,隻是希望能搞清楚劉球的死因,畢竟劉球是翰林侍講不能就這麼不明不白地死了,連屍身在哪裏都不知道。
正統帝知道文官集團勢力強大,並不是單憑一個劉球就能使得那些文官屈服的,一旦鬧將起來的話後果不堪設想。
“皇上,劉球為官多年任職時兢兢業業,沒有功勞也有苦勞,臣覺得劉球既然死前已經悔過,那麼皇上應該寬恕其罪行,對其子降下恩旨以示皇恩浩蕩。”
李雲天聞言向正統帝一躬身,沉聲說道,“一旦其子接下了恩旨,那麼表明劉球一案再無爭議。”
“此舉甚好!”聽聞此言,正統帝的嘴角不由得流露出了一絲笑意,這樣一來的話就可以堵住朝中那些文官的嘴巴了,畢竟劉球的兩個兒子都認了這件案子那麼別人還有何可多言的?
至於劉球的兩個兒子,即便心裏再不願意那麼豈敢違抗正統帝的旨意,肯定會乖乖接下這道恩旨。
“皇上,劉球是翰林院的侍講,在朝中薄有名望,既然他已死那麼不如入土為安,也免得有人借此生事,攪了皇上的安寧。”李雲天見正統帝的麵色變得輕鬆,知道他對自己的這個提議非常滿意,隨後趁熱打鐵地說道。
“嗯,就依老師之言。”正統帝聞言點了點頭,一口就答應了下來。
雖然劉球在朝堂上冒犯過他但究其本質劉球隻是一名敢於諫言的清流而已,與當年的李清正相似,故而正統帝對劉球還是心存仁慈,開始時並沒有想要他的性命,隻是讓其吃些苦頭罷了,以此來反擊文官集團的進逼。
李雲天聞言禁不住鬆了一口氣,有了正統帝的這句話後他就可以去司禮監找王振了,王振的膽子再大也不敢違逆了正統帝的旨意。
司禮監。
“公公,忠王爺來了。”王振正在房間裏翻閱著內閣遞上來的奏章,一名宦官急匆匆地走了進來,躬身稟報道。
“哦?”王振聞言微微怔了一下,臉上閃過詫異的神色,李雲天以前可從沒有來過司禮監,隨後放下手裏的奏章快步出門恭迎。
自從洪熙元年護送宣德帝進京登基,王振就已經與李雲天有了交情,並且目睹了李雲天一步步登上了親王的寶座,權勢名望朝中無人能及。
或許是曾經在護送宣德帝的過程中同生共死的緣故,王振對李雲天一直有著不少好感,歸根結底兩人都是正統帝信賴有加的人,這決定了兩人之間很難爆發激烈衝突。
“王爺大駕光臨,下官有失遠迎,還望恕罪。”在司禮監的院子裏,出門相迎的王振老遠就笑著衝李雲天拱手致意。
“王副總管太客氣了,王副總管為皇上辦事,本王豈敢讓王府總管相迎。”李雲天聞言微微一笑,也向王振拱手回禮,逢場作戲可難不倒他。
說實話,李雲天覺得對內廷的宦官不能因為其去勢就以閹宦蔑視之,畢竟宦官與文武大臣一樣都是伺候皇帝的,隻不過一個是內臣一個是外臣罷了,本質上還是大明的官員。
尤為重要的是大明自永樂朝以來就開始任用宦官做事,而宦官距離皇帝比文武百官更近,所以激怒那些宦官可沒有什麼好處,隻會增加內廷與外臣之間的衝突罷了。
不過,這或許正是皇帝所希望看見的一幕,有內廷牽製朝臣的話會使得其省下很多精力,而內廷與朝臣之間的利益衝突無法調和,意味著雙方很難和平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