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 討價還價(3 / 3)

“唉,其實她也是個可憐人,據本王所知,被那名假冒錦衣衛的家夥強暴後騙財騙色。”李雲天聞言歎了歎氣,為了使得賀氏殺夫案圓滿得以解決,他也要想辦法挽回趙家的顏麵。

“原來是這樣。”王振豈會不知道李雲天此言的用意,聞言不由得點了點頭,如果嶽氏被強暴後迫於威脅委身於那名“假冒錦衣衛”的家夥,那麼她就成為了一名可憐的受害者。

“王爺,這樣的話賀氏也就沒有向薛瑄行賄的動機了。”說著,嶽氏想起了一件事情,不由得試探性地向李雲天說道。

“薛瑄的案子本官還沒有細查,不過從現有的證據來看,賀氏的家人很可能確實行賄了一筆銀子。”

李雲天清楚王振的心思,是不想薛瑄逃脫了這次事件的牽連,因此沉吟了一下後說道,“薛瑄乃朝堂清流名士,即便他不屑於收受那些賄賂,但其家人或者下人是否打著他的旗號行不法之事,這就需要仔細查證了。”

“對,這件事情必須仔細查證,事關大明清流們的顏麵可不能小覷之。”王振聞言頓時眼前一亮,李雲天雖然沒有明說但他卻已經清楚了李雲天的用意,連連點著頭。

正如李雲天所說的那樣,薛瑄是大明朝堂上的清流名士,可謂清流三傑之一,為人正直廉潔,用受賄來給其定罪很顯然有些牽強,勢必引發朝堂上文武大臣的反對。

別看薛瑄的案子好像隻是涉及到了文官集團,勳貴集團也在暗中關注著這起案子,他們固然希望文官集團受到打擊,但倘若內廷隨隨便便就能給一名京城大部院的堂官定罪,那樣就會使得勳貴集團感到唇亡齒寒,勢必會介入以限製內廷的勢力,各大勢力之間的平衡才是王道。

所謂的清流三傑,指的是朝廷中三位正直廉潔、不畏強權的言官,分別是翰林侍講琉球、大理寺左少卿薛瑄以及國子監祭酒李清正。

三人中,李清正最有盛名,資曆也最高,當年一道上疏“氣”死了洪熙皇帝,如果不是李雲天求情早就被喀嚓了腦袋,爾後在交趾立下了大功,被調來京城任職,後來成為了國子監的祭酒,堪稱大明朝堂清流之首,桃李滿天下。

因此,對付薛瑄這樣的清流,受賄的罪名就顯得蒼白無力,要知道像薛瑄這個級別的清流們一心想要名留青史,早就視金錢如糞土。

故而如果從薛瑄的家人或者下人入手的話,那麼就會使得受賄案的案情簡單了許多,朝堂上的文武大員也都能接受。

而按照大明律例,薛瑄由於馭下不嚴是要受到牽連的,這樣一來照樣難逃牢獄之災。

王振肯定希望徑直給薛瑄安插一個受賄的名聲,可主審官是李雲天而不是他,李雲天身為與文官集團有著不少交情的親王肯定不會這樣做,否則名聲可就全毀了。

其實,王振現在心中也有些不想殺了薛瑄,當薛瑄被抓進詔獄後不少朝廷大員前來向王振求情,而且家中的一個伺候他多年的老仆竟然為之流淚,這使得王振感到了不小的壓力。

可薛瑄的案子已經事關內廷和文官集團的利益之爭,又通報了正統帝故而王振即便是想停也聽不下來,唯有硬著頭皮把這件事情給做下去。

如今李雲天有了更好的辦法來解決這件事情,王振心中自然會同意,這樣一來既打擊文官集團,同時又不會使得他在朝堂上太過被動。

而根據史料的記載,薛瑄下獄後確實有不少人為之向其求情,其中包括不少投靠王振的人,有人勸王振“人言薛某獄實冤,若決此人,皆謂不能容賢”。

這意味著外界都認為薛瑄是冤獄,如果殺了他的話就會受到天下士人的鄙夷和敵視,這可不是王振想要的結果,故而本來判處死刑的薛瑄得以幸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