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瑈口中的漏網之魚指的是當晚從景福宮裏逃出去的宮女、宦官和侍衛,他事後清點了景福宮下人的屍體,發現少了一些人,毫無疑問那些人趁亂逃了,這可不是他所希望看見的一幕。
因此,不僅李稷,黃喜也在加派人手四處打探那些藏在民間的景福宮下人,這些下人是李瑈的最大威脅,必須要在他們惹出事端之前除掉。
“現在還沒有收到消息,他們應該是藏了起來。”黃喜聞言搖了搖頭,沉吟了一下後殺氣騰騰地說道,“大君放心,隻要有了他們的蹤跡,那麼他們就不可能活著來到漢城!”
“那就有勞左相了。”李瑈微微頷首,心中對於未能把景福宮的那些下人趕盡殺絕感到頗為懊惱,如果把那些人都清理幹淨的話他現在就穩坐釣魚台,不用擔心有人壞了他的好事。
“大君,如果明天義禁府的堂審沒有意外的話,世子殿下將無脫罪的可能。”或許是覺得現場的氣氛有些壓抑,黃喜語峰一轉說起了輕鬆的話題,隻要李珦一被定罪那麼李瑈就是朝鮮王的不二人選。
“但願如此吧。”李瑈聞言臉上禁不住流露出了一絲笑意,他等了這麼長時間終於等到了李珦受審的一天,從目前的證據看李珦這次勢必受到牽連。
此時此刻,李瑈心中最感激的人是李瑢,雖然李瑢暗地裏背叛了他與李珦合謀,但還算是有良心沒有誣陷李瑈參與了李珦被行刺一事,進而使得李瑈能得以置身事外。
李瑈無論如何都不會想到,李瑢之所以這樣做是受到了李雲天的指示,其目的是除掉李珦這個朝鮮國的世子。
第二天,義禁府外裏三層外三層圍滿了明軍士兵和朝鮮士兵,鑒於此次在義禁府審理的案子事關重大,所以義禁府的安保事宜由明軍和朝鮮兵共同負責。
雖然漢城臘月的天氣異常寒冷,可街麵上還是圍滿了前來看熱鬧的百姓,遠遠地在站在遠處議論著今天的義禁府裏的堂審,暗自猜測著李珦能否從中脫罪。
不僅百姓,看熱鬧的人裏還有不少漢城各大衙門的官吏,因為今天義禁府的審問所有的衙門都默契地停止了辦公,畢竟審案的結果將涉及到朝鮮國未來國王的人選。
由於身份特殊,李瑈沒有被邀請去義禁府聽審,焦急地在家中等待著審案的結果,顯得有些心神不寧,坐立難安。
當雲娜在一眾護衛的簇擁下出現在義禁府大門前時,柳尚民率領著李稷和黃喜等官員出門迎接,客客氣氣地把雲娜請了過去。
別看雲娜隻是李雲天身邊的副官,軍銜不過少校而已,但柳尚民等人可將其視為李雲天派來的代表,因此豈敢怠慢了她。
與大明審案不同,大明各個衙門都建有專門用來審理案件的公堂,可義禁府不一樣,或許是因為考慮到合理利用資源,因此義禁府並沒有設立審案的大堂,通常在院子裏審理案情。
這使得雲娜感到有些不適應,除了大明除了公審外都是在公堂上審理案子外,義禁府在看起來也顯得有些寒酸,雖然這是跟錦衣衛北鎮撫司一樣性質的衙門,但無論建築物的規模還是建築麵積的大小都跟大明普通的縣衙相似,使得雲娜完全感受不到審理大案時的那種緊張壓抑的氣息。
隨著雲娜的到來,柳尚民正式開始審理李珦的案子,由於聽審的官員比較多,故而隻有六曹判書級別的官員才有資格落座,其餘的人員唯有站著。
雲娜的座位與李稷和黃喜等官員不同,並不是位於柳尚民前方左右兩側,而是在柳尚民的側後方,彰顯出了雲娜與眾不同的地位。
在雲娜看來,案子的審理過程顯得無比枯燥,她早就對李珦一案的證供倒背如流,因此對涉案人員提供的證供沒有絲毫的興趣,隻不過是欣賞一出由李雲天幕後導演的戲劇而已。
柳尚民審案的態度非常嚴謹,對於每個證供都下工夫去查證,因此使得聽審的人沒有任何異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