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統十二年十月,幾艘大明水師的三桅戰船緩緩駛進了天津衛的軍港。
當注意到被護在中間的一艘三桅戰船後,在碼頭值守的水師武官連忙翻身上馬向上司進行了稟報。
很快天津衛水師的統兵官率領著一眾部下急匆匆地趕來,在一艘靠岸的三桅戰船前列隊相迎。
當然了,這艘三桅戰船就是大明水師的旗艦“明揚號”,李雲天的專屬戰船,它的出現意味著李雲天的到來。
李雲天本想來年再從朝鮮回來,不過正統帝催得緊他隻好提前回京向正統帝複命,正統帝此舉也是無奈,由於內廷和文官集團之間的激烈權鬥使得大明多項國策難以執行,正統帝希望李雲天能從中斡旋。
與李雲天一起前來的還有進京覲見正統帝的李稷、黃喜、柳尚民、崔閏德和金宗瑞,屆時他們將在京城的新家與家人團聚。
李雲天在天津衛住了一晚,第二天一早就起程前往京城,所謂近鄉情怯他一離開京城就兩三年,既渴望見到家人同時又感到愧疚。
紫禁城,乾清宮。
正統帝皺著眉頭望著手裏的奏折,近來內廷和文官集團對於是否向江南商賈增稅爭執不斷,吵得不可開交。
與前些年的情形不同,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內廷的羽翼逐漸豐滿不再是孤軍奮戰,朝廷中的一些官員為了仕途已經投靠了內廷,這使得內廷在朝堂上也有了發言權。
隨著大明社會的蓬勃發展,江南商業越來越繁榮,大明稅局去年在江南征收了數百萬兩白銀的商稅,這在以前簡直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由於商事的繁榮,內廷認為商人從商業買賣中賺取了太多的利潤,不利益國家的發展,應該拿出多餘的部分使得國家發展其他事業。
文官集團自然是大力反對了,認為內廷此舉是在與民奪利,有悖太祖皇帝的遺訓,而且認為內廷此舉動機不純,有趁機從中攥取利益的嫌疑。
說起來戶部現在可是腸子都悔青了,原本大明的稅收統歸戶部管轄,後來李雲天提出設立稅局專門負責大明商稅時戶部的人不以為意,因為商稅隻占大明稅收的一小部分,起決定作用的是農業稅。
所以大明稅局成立的時候戶部的人並沒有放在心上,等到李雲天宣布稅務改革提高商稅稅率並且大力清查偷逃稅款的行為後,戶部的人驚訝地發現商稅其實才是一塊不折不扣的肥肉,而且很驚訝那些商人會老老實實地交納稅款。
除了商賈畏懼李雲天的威名外,更重要的是李雲天製訂了一套行之有效並且十分完善的稅收製度,大明稅局並不是孤單存在的,與大明商局相輔相成,兩者共同維持著商業秩序的發展。
正是因為大明的商稅歸大明稅局管轄,名義上隸屬內閣但說白了也就是講武堂在管理這一塊,收上來的商稅講武堂留下一部分,剩下的交給正統帝的內庫來發落,可謂是正統帝的小金庫。
管理正統帝內庫的人自然就是內廷的宦官了,故而文官集團說內廷的人心懷叵測,想要從中謀取私利。
內廷得知文官集團抨擊後自然不甘示弱,指出文官集團的人沽名釣譽,暗中與江南的那些富商大賈相勾結,從中謀取了大量的利益,這才阻止增稅一事。
圍繞著是否增加商業稅收,內廷陣營與文官集團陣營的人展開了激烈的交鋒,雙方唇槍舌劍,你來我往,把京城的官場攪得一塌糊塗。
正統帝自然是願意增加商稅,他知道大明商稅繁榮不希望錢被那些商賈賺了去,而是想要用到百姓的身上,但他又無法開這個口隻能由內廷的人來代勞,進而遭到了文官集團的強烈反對。
“稟皇上,忠王爺來了,現在殿外恭候傳召。”就在正統帝眉關緊縮的時候,一名內侍走了進來,躬身稟報道。
“快請!”正統帝聞言先是微微怔了一下,隨後一臉欣喜地吩咐道,他終於盼來了一個能給他解憂的人。
“拜見皇上。”片刻之後,身穿黑色蟒龍袍的李雲天快步走進了殿裏,躬身向正統帝行禮。
“忠王勿需多禮。”正統帝見狀連忙起身離開龍椅,笑著攙扶起了李雲天,“朕日盼夜盼,終於把忠王等來了。”
“皇上,臣本該早日回京但被朝鮮的瑣事所耽誤,還望皇上恕罪。”幾年不見正統帝已經到了弱冠之年,不再是以前那個少不更事的少年,李雲天微笑著請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