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 東征(十二更)(1 / 2)

三月初,京城,太和殿。

“皇上,平武侯來報,我水師將士已於二月中旬成功攻陷了對馬島,活捉寇首山海光孝。”

今天是七日一次的大朝,李雲天雙手捧著一道公文,來到殿前遞給了一名內侍後沉聲斌稟告,“山海光孝提供了一個驚人的消息,本應該被倭國國王處死的陳光宗竟然還活著,而且就生活在倭國的九州島上,實在令人感到匪夷所思。”

“竟有此事?”正統帝聞言眉頭頓時微微一皺,如果他沒有記錯的話當年幕府將軍曾經派人送來了“陳光宗”的人頭。

大殿上的文武官員聞言也紛紛感到震驚,不由得暗中對視了一眼,誰也沒有想到說山海光孝竟然會有陳光宗的消息。

“豈有此理,倭國國王竟敢欺瞞朕,實在是可惡之至,難道他把朕當成了三歲的孩童戲耍於股掌之中?”在眾臣的暗自猜測中,正統帝看完了秦昆所上的奏報後不由得勃然大怒,一把將手裏的公文扔在了地上,怒氣衝衝地說道。

山海光孝不僅招出了陳光宗在倭國的住所,更重要的是還拿出了兩人的書信往來,請朝廷辨認是否是陳光宗所寫,陳光宗當年的認罪的供狀還在刑部的庫房裏放著。

“來人,調取陳光宗的供狀,比對兩者的筆跡。”隨後,正統帝沉聲下達了詔令,他要搞清楚與山海光孝來往的書信是否出自陳光宗之手,陳光宗出身富貴自幼就有名家教他書法,故而能寫一手好字。

刑部的人自然不敢怠慢,連忙去庫房把陳光宗的供狀調了出來,像兩淮鹽道這種驚天大案刑部庫房自然有存檔,以備將來查詢。

“回皇上,經過臣等的查驗,書信和供狀上的字體為同一人所寫。”在正統帝的示意下,翰林院的翰林們在殿前比對了山海光孝提供的書信與陳光宗供狀上的字體,經過一番低聲商議後,翰林學士來到殿前鄭重其事地躬身稟報。

轟的一聲,大殿上頓時一陣騷動,現場的文武百官相信那些翰林不會貿然下這個結論,這豈不是意味著倭國戲耍了正統帝,隨便找了一個腦袋來濫竽充數?

“膽大包天,竟敢欺瞞朕,實在是罪無可恕。”正統帝聞言冷笑著說道,隨後望向了李雲天,沉聲下達了詔令,“忠王,朕任命你為東征倭國的統帥,務必要把倭國一舉攻克。”

“臣遵旨。”李雲天聞言眼前亮了一下,隨後躬身應了下來,他等了這麼些年如今終於可以征討倭國了。

大殿上的文武百官聞言不由得詫異地對視了一眼,很顯然對倭國出兵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誰也沒有預料到正統帝如此快就定下了出兵的決定。

尤為重要的是李雲天竟然沒有提出反駁意見就很快就接旨,這意味著這次對倭國出兵將無法避免實在是顯得有些倉促,但轉念一想這又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倭國欺騙了正統帝自然要受到懲罰了,隻不過懲罰過於嚴厲。

如果擱在以往,肯定有那些沽名釣譽的官員跳出來以民生為由希望正統帝止戈為武,不要開啟戰端。

可如今事情涉及到了李雲天,李雲天的口才可是非常厲害,嘴皮子工夫在大明文官中首屈一指,因此誰也不想自找麻煩以免自取其辱。

尤為重要的是,因為倭寇的事情眾臣都對倭國沒有好感,誰這個時候為倭國說話擺明了是想受到大膽上文武官員的圍攻。

隨著正統帝征討倭國聖旨的下達,京城的勳貴們頓時忙碌了起來。

隨著李雲天這些年的南征北戰,大明的邊患已經解除,誰都知道東征倭國之戰將可能是大明近數十年來最後一次對外用兵,故而誰都想參與其中,抓住這最後建立功勳的機會。

此次東征倭國李雲天自然要考慮到衛所軍和驍武軍的利益,因此他決定衛所軍和驍武軍的人數各占一半。

就在李雲天緊張地調兵遣將時,英國公張輔派人把李雲天喊了過去,張輔此時已經臥床多日,到了油盡燈枯的境地。

在李雲天看來,張輔雖然貴為大明勳貴之首,但實際上自從洪熙帝登基後張輔實際上就失去了對兵權的掌控,很顯然洪熙帝信不過與漢王關係密切的張輔,他的這種態度影響到了繼任的宣德帝。

這使得張輔後來缺席了大明隨後的那些戰爭,老老實實地待在京城裏,這不得不說是一個巨大的遺憾。

按照曆史的軌跡,張輔本應該戰死在土木堡之役,可由於李雲天滅掉了北元,這使得他無形中拯救了大明朝堂上許多高官的性命,這裏麵就包括張輔。

可惜張輔年事已高,雖然避開了土木堡一劫但無法擺脫歲月的侵蝕,年前開始就一病不起,禦醫們對此是束手無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