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第四節狐惑病
狐即下疳,指會陰部等處發生的大小不一的潰瘍;惑即牙疳,指牙疳,指咽喉部、口腔黏膜等部位的淺表潰瘍。相當於現代醫學的貝赫切特綜合征(白塞綜合征),又名口、眼、生殖器綜合征。
解毒瀉熱化濕湯
(組成)土茯苓、赤小豆各30克,澤瀉、梔子、黃柏、蒼術各10克,薏苡仁、蒲公英、草決明各15克,車前子12克,甘草6克。(用法)水煎服。(功效)解毒化濕泄熱。(按語)本方適用於因肝經濕熱,毒邪蘊阻所致之狐惑病。
趙氏白塞綜合征1號方
(組成)南、北沙參、玄參各30克,生地黃炭、天花粉、黃芪各15克,牡丹皮12克,枸杞子、石斛、菟絲子、澤瀉、山茱萸、苦參各10克。(用法)水煎,去渣分服。(功效)養陰補肝腎,清熱除濕毒。(按語)本方主治因肝腎陰虛,濕熱蔓延所致之狐惑病。
趙氏白塞綜合征2號方
(組成)南、北沙參、天花粉各15克,耳環石斛、金蓮花各12克,玄參、牡丹皮、山茱萸、枸杞子、錦燈籠、黃芪、馬藺子各10克。(用法)水煎服。(功效)益氣滋陰降火。(按語)本方主治因脾腎陰虛,虛火上炎所致之狐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