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計將安出(1 / 2)

李瑛像是早就料到訶莫佳會來這一手似的,沉吟道:“訶莫佳,你可知道你這麼做,意味著什麼?若是贏了還好,若是敗了,不但你我,連大唐都要拖入無邊的地獄中。”

“奴家知道,若是天朝願意出兵相助,奴家哪怕是給殿下當牛做馬也願意,還望殿下發兵南詔,助我樣備詔一臂之力。”訶莫佳苦苦哀求道,一邊說著,眼圈兒又紅起來了。

王維見李瑛沉吟不語,拱手說道:“殿下,王維有一言,恭請殿下聆聽。”

“但說無妨!”李瑛伸手示意:“摩詰與太白若對此事有何見解,隻管直說便是了,本王絕對不會怪罪的。要是明月姑娘有什麼好的建議或者意見的話,本王也會從善如流的。”

“殿下,我大唐軍現受當今聖上差遣,平定安南都護府梅賊叛亂,如今戰事已開,且大局未定,勝負未分。實在不宜節外生枝,多惹事非。且孫子雲: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現在我軍對南詔情況一點也不了解,未免有些盲人摸象的感覺。戰場不是兒戲,不可輕舉妄動,恐怕引來無妄之災,還請殿下三思。”王維恭謹的說道,雖然語氣比較恭謹,但是眉目間的神情卻顯示,他臉上還是有些驕傲的神色。

“嗯,摩詰這是老成持重之道,處處穩紮穩打,毛病總是少的。太白,你的意見呢?”李瑛先是肯定了王維的說法,然後再詢問李白有什麼意見,兩個人才,誰也不偏不向。

“稟殿下,摩詰兄,二位姑娘。”李白顯然比王維的開場白要周全一些,在場的人都點了個到,打了個招呼:“臣的想法與摩詰兄的略微有些不同。摩詰兄所說的事情臣都讚同,但是關於出兵南詔的事情臣卻持異議。”

在場幾人的注意力全被他吸引去了,尤其是訶莫佳,更是恨不得馬上揪著李白問他,到底是要怎麼樣。

好在李瑛幫她完成了這件事情,李瑛問道:“你的意見是什麼?”

“臣以為,安南雖是我大唐經營東南諸國之門戶,但是真正更重要的,卻是鎮守西南邊陲的南詔六部。”李白語出驚人。

“說來聽聽。”李瑛顯然也被他說起興趣了。

“開元二年,我朝始設安南市舶司(海關),專司負責東南諸如林邑、陸真臘、水真臘、佛逝國等南洋國家。而南詔往外則可通婆羅門、驃國、獅子國、吐火羅等西洋國家,並且能夠通過他們再前往大秦、大食等國家,可以說是西南的另一條絲綢之路。”李白向眾人敘說了安南都護府和南詔在地理上的優勢比較,可謂是各有所長。

“你說的這些我們也基本了解,隻是關於出兵方麵,不知道太白有什麼好的建議?”李瑛誠懇的說道。

其實在古代,君主這麼喜歡納諫的真是不多,大多數都是為尊者諱,能夠像鄒忌那樣諷刺君主納諫的已經是鳳毛麟角了。但是就好比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一樣,從善如流的君主就更少了。李白難得遇到李瑛這麼一個後世穿越而來,視人人生而平等的君主來,堪稱為人臣都遇到了他算最大的幸運了。尋覓良臣不易,追隨明主也是難呀。

“前期計劃不變,我軍奉皇帝聖旨,為的就是打敗梅叔鸞,所以這是我們大唐的第一目標。至於皮邏閣,因為他現在還處於招兵買馬的階段中,沒有太大的動作,所以對於朝廷來說,暫時應該不會有什麼太大的危險。而且我們攻打梅叔鸞,對皮邏閣也是一個約束作用,等他見識到我大唐天軍的英勇神姿,恐怕就會自動打消妄自獨立的算盤了。”李白接著分析道,一席話抽繭剝絲,聽得眾人歎服不已。

“說的不錯!”訶莫佳姑娘讚賞道:“分析的基本準確,可是,李大人,你還沒說出兵的事情呢?”本來李瑛在旁,別人身份不夠,是不應該插嘴的,但是訶莫佳隻是一個小小的部落族長之女,邊境民風彪悍,倒也顧不上那麼多繁文縟節,直接說話了事,哪來那麼多老規矩。這樣一來,李瑛反倒不好意思去說她,隻得任由她說下去。

“慢來,我這不正在說了嗎?”李白微微一笑,繼續說道:“兵是肯定要出的,但不是現在,而是在班師回朝之際。”

*****************************本**書**首**發**起**點**中**文**網****************

“那是為何?”說話的自然是訶莫佳了,這個小妮子,現在隻要是說話聽到帶“出兵”兩字,馬上耳朵豎得像兔子似的,全部精力都集中起來。

“請問訶莫佳姑娘,你們六部之中,平素來往多不多?”李白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