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渴望擁有一個輝煌的人生,然而真正擁有輝煌人生的人卻少之又少。通常來講,成功者與失敗者之間的差異在於,前者能夠明確自己想要什麼,並最終努力向既定目標奮進;而後者卻無法明確什麼才是自己應當為之奮鬥的。像這樣的人,很可能做了很多白日夢,也可能會盲目地去做這做那。而那些有著明確目標的人卻與之截然相反,他們興致盎然,直接投身於實現目標的拚搏中。
清代著名文學家彭端淑在其《為學》一文中寫道:“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旨在告訴人們世間的事情難與不難,完全取決於人們做與不做,想到就去做,則再困難的事情也會變得容易,而隻想卻不去做,則再容易的事情也不容易實現。另外,他還講了一個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來進一步論證其觀點:
四川的邊境上有兩個和尚,其中一個貧窮,另一個富有。
窮和尚對富和尚說:“我想去南海,怎麼樣?”
富和尚說:“你靠什麼去呢?”
窮和尚說:“我靠著一個水瓶一個飯缽就足夠了。”
富和尚說:“我幾年來一直想雇船而往下遊走,還沒有能夠去成。你靠什麼能去!”
第二年,窮和尚從南海回來了,告訴富和尚。富和尚顯出了慚愧的神色。
麵對路途遙遠的南海,富和尚也一直想去,盡管他有一定的資金積累,但是他卻始終沒有讓自己幾年來的想法變成現實,而窮和尚雖然沒有錢去雇船前往,但是他卻僅憑“一瓶一缽”就去了南海,實現了自己的一個夢想。
其實,生活中有很多像富和尚那樣的人,他們有自己的夢想,且他們的夢想也並非不著邊際,而是隻要行動就可以實現,但是他們卻被一些所謂的“困難”蒙蔽了雙眼,牽絆了雙腳,因此,遲遲無法實現自己的夢想。而那些敢於嚐試的人們,即使自身的客觀條件不優越,也一樣可以讓自己的夢想變為現實。所以說,成功不是單憑天馬行空的想象就可以實現的,它需要我們樹立目標的同時付諸行動。
不妨問五六個人,他們生活的目標是什麼。你將會吃驚地發現,他們中的大部分人都會對這個問題感到十分詫異,並且很難給出明確的答案。最重要的是——你應當嚐試著對此問題進行自問自答。
你最主要的目標是什麼?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麼?你最想成為什麼樣的人?除非你能夠即刻給出言簡意賅的答案,否則,你就尚未真正掌握踏上成功之路的要訣。
諸如創造一大筆財富,或者建立一個全國連鎖公司,抑或是創作一本暢銷書。
這其中的任何一個目標,都能使人全身心投入,從而獲得某種滿足感,極大地豐富你的個人生活。
憑借強大的精神動力,人類可以取得想象不到的戰果。倘若我們選定了合理的目標,且在我們的能力範圍之內,我們就要掃除目標實現過程中的所有障礙,最終戰勝自我。
而一旦明確目標,我們就必須情願接受管束,從而一步步獲得使目標得以實現的必需的知識和才能。多數人往往熱衷於目標,而忽視目標實現過程中應當付出的努力。因此,目標往往落空。他們想,倘若能像帕德瑞夫斯基那樣把鋼琴彈得出神入化該有多好。然而,他們卻從不願像帕德瑞夫斯基那樣去進行長時間的練習。
無論我們的目標是什麼,我們都不能隻停留在“想”的階段,沒有哪個人是僅靠想象來實現理想的。所以如果有現實的理想,就開始行動吧,假如,你不去實施,那麼什麼理想都實現不了了。
擺脫空想,基於對自身的客觀估價
我們常說“人貴有自知之明”,意思就是一個人要對自己有一個客觀的了解,既不高估自己也不低估自己。認識到這一點的人不少,真正能夠做到這一點的人卻不多。通常情況下,每個人都有上進心:想擁有更大的權力,想要賺取更多的財富,想找一個更能發揮自己才能的職位,想作出常人無法作出的成就等,這種渴望改善現狀的欲望使得很多人變得無法做到客觀地估價自己。因此,常常會出現一些這樣的說法:“這事不是我做不到,是我不屑於做。”“我堂堂的本科生,怎麼可以做這種高中生做的事請?”“我是研究生畢業,怎麼可以把我安排到基層工作?”……諸如此類的話語數不勝數,仿佛以他們的地位和學識,是不應該做那些“簡單”、“卑微”的小事的。一種“殺雞焉用宰牛刀”或者說是“大材小用”的情緒滲透在說話者的語氣中。但是這些不屑於做小事的自認為能力無邊的人們,往往無法勝任自己的本職工作。原因很簡單,長期的理論學習彌補不了缺乏實踐的不足。這時,自己對自己的估價同現實產生了不小的落差,卻找不到原因所在。抱怨運氣不佳,抱怨時不我與,抱怨別人給自己安排的工作不合適……總之,對所有的因素都抱怨,唯獨不怪自己對自己的估價不客觀。
其實,一個人,如果想做好一件事情,正確估價自己至關重要。如果你隻是看了幾部兵書就認為自己可以橫刀立馬、統領百萬禁軍,如果你懂得一些銷售技巧就認為自己應該被安排在最佳銷售職位上,如果你學過幾天工商管理就認為自己是個準富商,而不去考慮你是否真有將帥之才、是否真有銷售實例、是否具有經商的資質,那麼,你的這種想法就始終是虛幻的,是盲目而不切實際的。而能夠真正做到客觀估價自己的人,即使當前自己所處的現狀和環境不夠理想,他們也可以接受,並且不認為屈才,而認為這是在給自己鍛煉的機會。他們堅信是金子總會發光,所以他們會讓自己在自己當前的位置上散發自己應有的光芒。因此,這些耐得住艱苦、寂寞、平凡的人,往往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取得長足的進步,從而真正使自己的特長得以很好地發揮出來。這樣的人是自信的,但是他們的自信是基於對自己客觀估價的基礎上的,這顯然與那些盲目自信、隻想做大事而決不屑於做小事的人有本質的區別。
不想當將軍的士兵固然不是好士兵,但是如果每天都隻夢想當將軍卻連士兵都當不好的士兵,更不是好士兵。隻有那些想當將軍又能做好士兵的本職且以將軍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鍛煉自己、培養自己的士兵才是真正的好士兵!
所以,如果你是一個士兵,在給自己樹立了當將軍的人生目標後,就不要坐在那裏想象你當上將軍後的颯爽英姿了,而要把你士兵的颯爽英姿展現出來,並對自己作出客觀的估價,看看自己哪方麵已符合做將軍的標準,哪方麵不符合做將軍的標準。符合的繼續保持並力求將其發揚光大,不符合的馬上進行修正,隻有這樣,你的將軍形象才不至於隻出現在夢中。
我們都知道,世上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有些不足之處是與生俱來並要帶進墳墓的。但是這些並不能阻礙我們向自己的理想邁進。隻要看看那些偉大的成功者就能立即明白,他們都接受了自然的自我。無論我們現在是無知、無名、卑微、貧窮,還是家世優越、文憑在握,我們都要接受自己、客觀估價自己。這對一個人自我提升、自我實現是至關重要的。
文學大師紀伯倫曾在其作品裏講了一個狐狸覓食的故事:
太陽剛剛跳出地平線,狐狸就決定出去覓食,它欣賞著自己在晨曦中的身影說:“今天我要捕一匹駱駝來做午餐!”於是,一個上午,它都在奔波著尋找駱駝。不知不覺日頭就照在了它的頭頂,這時它看到自己的身影後說:“能捕捉到一隻老鼠也就夠了。”
狐狸的捕食目標之所以前後差別那麼大,是因為它犯了兩次相同的錯誤。早晨,剛剛升起的太陽將它的身影拉得很長,使它錯誤地認為自己身形高大威武,因此自認為必定力大無窮、無所不能;而正午的陽光又把它的身影縮到極小,使他錯誤地認為自己很弱小,因此不禁妄自菲薄。
生活中的很多人又何嚐不像大師筆下的這隻狐狸一樣呢?他們往往不能正確客觀地認識自己,過分強調某種能力而變得自大,或者無憑無據承認無能而變得自卑。如果你也遭遇了這樣的情況,不妨學學“反躬自省”吧。它可以讓我們認識真實的自己,讓我們看到落在自己內心的塵埃,並提醒我們“時時勤拂拭”。
尼采說:“聰明的人隻要能認識自己,便什麼也不會失去。”的確,隻有正確認識自己,正確地估價自己,才能充滿自信或者彌補不足,才能擺脫不切實際的想法,從而使我們人生的航船不迷失方向。
拒絕空想不是不能“異想天開”
說了這麼多拒絕空想的問題,大家千萬不要認為從此以後就什麼都不想了,隻要踏踏實實地做事就行了。如果你有這樣的想法,現在馬上將其摒棄。因為我們要拒絕空想,但是不能不想,有時候甚至還要“異想天開”。我們這裏所說的“異想天開”是指要敢想,而這種敢想也依然基於我們對客觀環境和自身因素的正確認識之上的。因此,它同拒絕空想並不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