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頭發的結構

人的毛發是由胚胎的外胚層演變而來,起源於原始上皮胚芽(也叫毛胚芽),以後生長和分化形成胎毛。胎毛在胎兒4個多月時最先出現於頭皮和麵部,到妊娠後期則遍布全身。出生後過一段較長期間,胎毛被毳毛和終毛所代替。出生之後不再形成新的毛囊。

毛發是從毛囊長出,而毛囊和毛發又都是由毛球下部毛母質細胞分化而來。毛囊像個細長的口袋,開口於皮膚的表麵,底部深入真皮及皮下脂肪層。毛囊由內而外又分為內、外毛根鞘和結締組織鞘三層,內、外毛根鞘起源於表皮,結締組織鞘起源於真皮。毛發露出皮膚表麵部分為毛幹,處於毛囊內部分為毛根。毛根下端膨大如洋蔥頭樣稱毛球,毛球基底部向內凹陷為毛乳頭。毛球下層與毛乳頭相對的部分是毛母質,是毛發和毛囊的生長區,其中有黑素細胞。毛乳頭內有豐富的血管和神經,以供應毛發的營養和生長。

毛發從中央切開放到顯微鏡下觀察,共分3層,各層結構如下:

(1)毛髓質:位於毛發的中心,胎毛和毳毛沒有髓質,一般直徑在70微米以上的毛發才具有髓質。髓質是由毛乳頭頂端的毛母質細胞分裂分化而成,它由1至數行不規則多邊形細胞構成,細胞核及細胞器均消失。胞漿內含有不含硫的無定形軟角蛋白和一些黑素顆粒及空泡,細胞排列鬆散,其間有多數細胞間空隙。

(2)毛皮質:屬毛幹的主要組成部分,約占1根毛發的85%~90%。皮質細胞來自最深部的毛母質細胞,它們含有黑素顆粒大而致密、縱向排列的細絲束。皮質細胞的角化較毛小皮細胞晚。完全角化的毛皮質細胞呈長梭形,沿毛的長徑排列,細胞逐漸變長變細,由少量含硫的無定形基質相互黏合,構成一種含硫少的硬角蛋白,細絲間尚可見黑素顆粒。細胞在未完全角化前尚能看到退化的細胞核,一直到完全角化後核才消失。

(3)毛小皮:位於毛幹的最外層。在毛根的基部,起初為1層柱狀上皮細胞,逐漸變為長扁平疊瓦狀多層排列。毛小皮細胞在近毛囊上1/3處才完全角化,屬硬角質。毛小皮和毛囊的內毛根鞘的小皮(鞘小皮)在毛囊內互相交錯,因而向外移動時是一致的,毛小皮細胞的角化比內毛根鞘開始得更早。毛小皮能耐受摩擦和腐蝕,是毛發的一種保護層。

2頭發的功能

頭發是人體的重要組成部分。有保護頭皮,減少和避免外來的機械性(如摔、碰、砸、打等)和化學性(如酸、堿等)損傷,防止頭部遭受強烈的日曬,以及冬季保暖,夏季散熱等作用。

頭發又是外表健美的重要標誌之一,一頭濃密漂亮的頭發增加引人注目的美感,頭發經過人為加工修飾,女性配帶各種飾物後,更能增加美感和豐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