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何雖說婉拒了楚莊王,他反而對詹何高看了一眼,用近似懇求的口氣說:“先生如果真的不願出仕,那就請先生為寡人推薦一個令尹。”
第二天早朝之後,楚莊王讓虞邱留下,告之以樊姬之語,把個虞邱嚇得冷汗直流。
孫叔敖在很小的時候就出了名,這不單單因為他有一個好爹的緣故,而是他幹了一件令人稱道的事情。
楚莊王見伍參如此嗬斥這幫學生,低聲斥道:“休得無禮!”說畢,跳下車來,走到菜園裏,恭謹地向一年輕人問道:“請問詹何先生在家嗎?”
“汝是誰?”
“這個渾小子,是沒有見過世麵,還是明知故問?你就是不認識大王,也該認識大王的車呀,我……”伍參又想發火,被楚莊王拿眼神製止住了。
“寡人是楚王熊侶。”楚莊王畢恭畢敬地回答。
聽說眼前這人便是楚國大王,年輕人並沒有顯得多麼吃驚,不慌不忙地說道:“原來是大王到了,失敬,失敬!先生在家,在下給大王帶路,大王請。”
“汝等在這裏種菜,先生為什麼不來?”楚莊王一邊走一邊問。
“先生把我們這些學生編了兩班,半天上課,半天勞作,一輪一班,我是二班,這會兒在院中聽課的是一班。”
楚莊王在年輕人的帶領下,順著田埂,不多時便來到了那個院落。院落裏有一棵大樹,樹下坐了二十幾個學生,正在聽一個鶴發童顏的老先生講課。不用問,這位老先生便是詹何了。
“剛才,我講了什麼叫忠臣,什麼叫奸臣,這會兒該講一講什麼叫明君,什麼叫昏君了……”
“請大王在這裏等候片刻,學生前去向先生稟報,也好叫他迎您一迎。”在距那棵大樹尚有半箭之地之時,年輕人說道。
“別,別驚動他。寡人自登基以來,就在琢磨,什麼是忠臣,什麼是奸臣,什麼是明君,什麼是昏君這幾個問題,總也琢磨不透,正想找人請教呢,讓他講吧。”
“那,恭敬不如從命。不過,這裏距大樹有些遠點,咱再走幾步,坐到我那些同學們的後邊。”
“合適不?”楚莊王問。
“沒有什麼不合適的。”年輕人答。
“若是坐在你那些同學的後邊,會不會影響先生授課?”
“不要緊。先生每次授課,附近總有一些人跑過來旁聽,多時,竟達一百餘人。”
楚莊王噢了一聲道:“那好,寡人聽汝的。”說畢,跟在年輕人的後邊,來到了大樹底下,那裏有現成的石凳,伍參用袖子將石凳擦了七八遍,方請楚莊王坐下。
對於楚莊王的到來,詹何並非沒有看到,旁聽的人多了,也不在意,輕咳一聲,聲如洪鍾般地講了起來:
“什麼叫明君?以老朽的理解,有如下五個標準。其一,做明君的首先要明白,國家不是某一個人的國家,天下也不是某一個人的天下,這個某人,當然也包括君王。國家既然是天下人的國家,故而,為君為王的,要關愛天下蒼生,要為天下蒼生多做好事、善事。他們所喜愛的東西,君王就要不遺餘力地去做,去滿足他們。他們所厭惡的東西,君王就要不做,抑或拋棄;
“其二,以德治國。所謂德,不是品德,而是德政。齊相管仲,把德政具體地分為六個方麵,稱為‘六興’。哪六興?第一興,厚其生。開辟田野,建造住宅,研究種植,鼓勵耕作,修繕房屋。第二興,輸之以財,廣開財源,整頓庫存,修築道路,便利貿易。第三興,遺之以水。疏浚積水,打通河道,修理水溝,建造橋梁。第四興,寬其政。薄收租稅,輕征捐賦,寬簡刑法,赦免輕罪,寬恕小過。第五興,匡其急。敬養老人,收養孤兒,救濟鰥寡,關心疾病,吊問喪禍。第六興,振其窮,給寒冷的人以衣服,給饑餓的人以食物,救助窮人,賑濟災民,資助赤貧;
“其三,要推行教化。教化不行,國民就不知道什麼是忠,什麼是奸,什麼是孝,什麼是不孝,什麼是義,什麼是不義,什麼是信,什麼是不信,什麼是禮,什麼是非禮,什麼是榮,什麼是恥?不知道這些,行為就沒有規則,國若能治,吾不聞也。但若要推行教化,必得多多地創造財富。何也?人活在世上,要吃飯,要穿衣,要出行遊玩,還得養老撫幼,沒有糧食、布帛、木材、鐵器、錢是不行的。要獲得這些東西,就得多多地植樹、墾荒、紡織、開礦、興修水利,隻有做到了這些,才能多多地創造財富。隻有財富多了,才能更好地推行教化。借用管仲一句話:‘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如果連最低的生活都不能保證,誰還去顧那些禮義廉恥;
“其四,親賢人,遠小人。賢人謀的是國,是民,不知道媚上,也不想媚上,甚而為了國家和蒼生不惜犯顏直諫,殷大夫比幹、前大夫鬻拳是也。小人則不然,他們謀的是私,為了謀得個人私利,專拿好聽的話,君王喜歡的話去說。甚而慫恿君王去幹壞事,有一個成語,叫作‘助紂為虐’,講的就是這種人,這種人往往為君王所寵愛,特別是那些昏君,不少國家,就因為他們的君王親近小人而亡國,這種人近不得。至於如何親賢人,管仲和齊桓公曾有過一段很有意思的對話。齊桓公問管仲,寡人身上有很多毛病,不知道妨礙不妨礙稱霸?管仲問,主公都有哪些毛病?齊桓公對曰,好田獵。管仲曰,無礙也。齊桓公曰,寡人貪酒。管仲曰,無礙也。齊桓公曰,特好女色。管仲又曰,無礙也。齊桓公一臉驚奇地說道,好田獵、貪酒、好女色,乃人之大忌,何況一國之君乎?如此之事都不妨礙寡人稱霸,難道還有什麼可以不利於稱霸嗎?管仲拜而對曰,不知賢,害霸。知賢而不用,害霸。用而不任,害霸。而複以小人參之,害霸……”
楚莊王鼓掌叫道:“好,講得好!”
他這一叫,詹何抬起頭來,以驚詫的目光盯著莊王。年輕人忙站起來說道:“先生,這一位是咱們大王。”
詹何點了點頭,抱拳一揖道:“不知大王駕到,有失遠迎,見諒見諒。但老朽今日在給學生授課,再有一刻鍾就可以講完,您先去老朽寒舍暫坐片刻。等老朽將課講完,一並向您請罪。”
楚莊王道:“不要客氣,課您盡管講,寡人也不去您的寶舍。寡人幹脆還坐在這裏,聽您講課。”
詹何也不再謙讓,繼續講課:“其五,和睦鄰國,不以兵屈人。和睦鄰國,這話老朽就是不講,諸位也知道它的意思。老朽在這裏重點講一講,不以兵屈人這句話。屈人,就是強迫人屈服,但要征服對方,不一定非要用兵,得用理、德,其次才用兵。古聖人有言,‘以德屈人者為上,以理屈人者為中,以兵屈人者為下’。齊桓公之所以能夠‘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為中原第一霸主,雄踞霸主之位三十九年,靠的並不全是打打殺殺。有三件事,他做得非常漂亮,一救燕、二幫助魯國平定內亂、三幫助邢國和衛國建造都城,恢複國家。特別是救燕,為救燕而滅掉了山戎的令支和孤竹,且把得來的土地和人民全部送給了燕國,把個燕莊王感動得不知說什麼好,當齊桓公要離開燕國的時候,他送了一程又一程,戀戀不舍。猛抬頭,已經進入齊國之境五十裏了,齊桓公忙叫停車。按照周禮,國君送國君,是不可以送過界的。送過界了,那就是送人的國君自降身份了。燕莊公無所謂,齊桓公給他幫了這麼大的忙,就是問齊桓公叫爹他也心甘情願。但齊桓公覺著不妥,高聲說道:‘來人,把這裏以北的土地,全割讓給燕國,從此這裏就是齊燕的邊界。’他不僅救人國,還要送人土地,送齊國自己的土地,把個燕莊公感動得涕淚交流。其實,受感動的何止燕國,聞者無不稱讚齊桓公的高義,把他當做聖人來看待。繼任霸主晉文公和秦穆公,在爭霸的過程中,也不全憑的打打殺殺……”
楚莊王再一次鼓掌,一邊鼓一邊朝詹何走去。
詹何亦向他走來,欲行君臣大禮,被楚莊王攔住了。二人來到詹何客廳,分賓主而坐。二人一邊喝茶一邊聊天,聊天文地理,聊楚國曆史、風土人情,聊列國之勢和中原爭霸,越聊越是投機,大有相見恨晚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