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存心有天知(1 / 2)

能夠把教育當做良心事業,師者教育是獨一無二。當然,不同的企業,有著不同的企業文化,這一點也不可去質疑別人。

企業文化,從某種程度上講,主要是體現創始人的個人修養,或者說是創始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經過長期地傳承積澱,形成一套讓公司員工恪守的規範。

舊時國藥恪守一條箴言: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

修合,即古語中配置藥劑之意,外人看來似乎多一味,少一味,增一分,減一分無關生死,不傷大局,好像說的過去。

而這句話的大意為:一個人的作為,外人不一定能夠盡知,但其動機好壞,冥冥上天,自會知曉。

之所以恪守這樣道德準則,才成就了類似同仁堂這樣的國字號百年老店。同樣,作為教育行業,與醫藥行業,或者說,存在某些關聯。

醫藥治病救人,醫身;教育傳道授業,醫心。

從這樣的角度看,師者教育以“良心”二字作為企業的核心理念,時刻秉承以學生成長為導向的精神,能夠取得驕人的成就,也並非偶然。

正如段淑香所說,學霸教育雖然以“學霸”二字為公司名字,但實際更多是商業化地運營。既然是商業化,當然是盈利最大化,以盈利為目的。

作為“醫心”的教育,若從頭到尾、徹頭徹尾都鍍上“金錢”二字的烙印,毋庸置疑,這樣的教育必定是培養出的腐敗之徒。也不會有多麼深刻地教育之心,從這一點,丁力是比較認同師者教育的企業文化的。

一名員工,能否安定地在企業裏紮根成長,除了所謂“報酬”滿足了基本貪欲,更需要內煉企業文化。如果員工的自我價值觀與企業文化相吻合,那麼,員工就會認可企業的規章製度,就能夠紮根企業。

員工紮根企業,意味著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度就會提升。一旦員工對企業有了不可撼動的忠誠度,那麼,員工的智慧就會全部奉獻到企業中,可以說,企業無往不勝。

而想要搭建一支強大的團隊,就需要這樣一些非表麵的文化去吸引同道人。

恰如古人所言:道不同,不相為謀。

員工自我價值觀與企業文化吻合,可以說是道同,相為謀那是自然而然。

江南軒,坐落在深市最為繁華的地段——香蜜區,簇擁在高樓大廈之間,但其建築並非是現代化的格局,而是雕琢成古香古色。甚至說,有點兒小橋流水人家的韻味。

每塊磚,似乎都是匠心獨運的別出心裁,每一張椅子似乎都流露出創作者對來往賓客的深情厚誼。走進這樣的菜館,一點也不會覺得是走進了一家菜館,反而有點回到家裏,準備好好地享受家中熟悉的飯菜。

客人早已是排著長龍一樣的隊伍,服務人員跑進跑出,忙著招呼每一位客人。熱情洋溢的服務人員,噓寒問暖,一點也不會讓客人感到異鄉異客,而是像久別重逢的家人,正有很多說不完的話,想要一訴衷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