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
=====================================
這位道君皇帝藝術靈感豐富,對虛無縹緲的道教仙途也是幻想莫名。
他的許多嬪妃都有道教名號,甚至他的眾多兒女也給起了特殊的稱謂。尤其是他的女兒們,這時候不稱為公主,他給別出心裁起了個稱謂叫做“帝姬”。
這其中原因沒人能說得清楚,據說也是受了道教思潮影響的結果。
據說整個封建皇朝大宋趙氏的皇女們是最漂亮的,咱這位道玄仙長也要給我這天道聖使找上三十六位帝姬“聖女”輔助修道麼?!
我這隨機應變的“仙族血脈”一說,卻給自己帶來的炫目的桃花運?雷三郎一邊走一邊自嘲的想。
前行不遠,他們進入了一個場所。
原來這裏是一個形的教軍場,雷三郎滿滿注意到原來這就是聞名已久的年末比武“小教場”。
原來艮嶽不僅本身規模精巧龐大,周圍也是頗有心計的設計。
艮嶽幾乎就是趙佶本人一個人的遊樂之地,當然也可以說是他的修道之所。
整個艮嶽範圍裏邊,人員布置的大都是宮女太監這些服侍人員,但在其周邊卻也有許多實用機構。有皇家倉庫、取暖設施構築物、煤柴原料儲放地、冰窖、侍衛營、教軍場等,這個小教場就是其中很重要的設施之一。
這個小教場是專為皇帝觀看閱兵演武所建,它雖然規模較小,隻夠少數兵馬騎射,但布置卻是精巧豪華。一麵有三層的觀禮台,對麵是專用靶場,另外兩麵可以停車馬,也算是貴賓立足車內觀看的包廂。
小校場比武也稱少年武狀元比賽。以前是一年一度的,為了顯示皇家尚武的遺風。
不過後來變得有些不受重視了,稍一有事就被取消了。今年這個小狀元賽已經是耽擱了三年後的首次舉行,是以在外的名聲顯得很是矚目,雷三郎等人在潭淵就聽說的這個二辛等人參加的賽事指的就是這個。
這裏的地址他並不是第一次聽說,因為他們對此事也很看重,還遠遠的來看過。不過那時是從另一個方向,隔著禁軍守衛遠遠觀看的,從艮嶽這個方向走來如此之近倒是很感意外。
進到小教場內他發現這裏還是很熱鬧的,三層觀禮台已經滿座了,兩側的馬車包廂幾乎也把場地站滿了。觀眾大多是皇家血親的貴族階層和部分禁軍將領等,文職高官卻是不多;這與許多活動高官名士如雲的情況不同,也顯示趙宋朝廷重文輕武已是根深蒂固了。
一身便服的趙佶到來並沒有引起太大的轟動,估計他這也算是微服“內行”,不願人們過多的關注,不過觀禮台一層到也是早留了兩排中間的位子,他們幾人就坐在了那裏。童貫略微陪侍了一下,連忙到下麵指揮去了,很可能他還是這裏的主要組織者。
這個小教場比賽雷三郎是早就想觀看的,但後來知道想要進到場內觀看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柴進通過了小梁王柴俳福的關係,費了很大勁才搞到了三個名額;開賽兩日了,雷三郎還沒抽得出時間看呢。
今日本來雷三郎又覺得要耽誤這個機會了,不想道君皇帝卻也帶他來到了這裏,還成了欽封的貴賓。
場地中間有八個人在捉對廝殺,他們現在是步下手執兵刃過招,那些金鐵之聲就是從他們那裏傳來的。
樊瑞找到了旁邊坐在馬車中的柴進等人,指給雷三郎看。
雷三郎試探問趙佶,可否讓樊瑞到有關各處打聽情況,以為《華盛星刊》做及時報道積累素材。讓樊瑞借機去找柴進,其實這也隻是個權宜之計,他很想知道那些他關心的幾個少年的情況。今日道君還答應給他幾個小十八督騎尉呢,看看自己能不能有幸選幾個好苗子。
至於所謂“星刊即時報道”並沒有多想,自己的活字印刷還很不規範,他並沒有期望很快就能形成一種成熟的喉舌。
不料道君皇帝今日出奇的高興,不僅此事痛快的答應了,還很是鄭重的說道:聖使以道家的名義弘揚道法很好,這個及時報道他很讚賞,就是朝廷官家的一些政令和大事《華盛星刊》也可以多做些傳揚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