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6章 233 兩頭三線1【三章】3(1 / 3)

================================

那田虎所部也是與李俊處境差不多,他雖然不住紮水麵,但卻是能夠往來遼宋邊境。屬於遼境的黃河北端入海口附近的一片區域,地區相對狹窄,土地鹽堿貧瘠;宋軍不敢去,遼軍又不願長期背水在那裏;是以田虎找到了一個生存空間,甚至相當一段時間,遼宋都想通過他做代理人對那裏實行長期控製並爭奪。

天虎又是個梟雄似的人物,左右逢源又都不全買賬。他在河北根基深遠,許多手下亦兵亦民,聚散無常;有時勢頭很猛多達上萬,有時候輕騎就簡,隻有三五百人流寇一般遊蕩。他活動區域的西邊與古白洋澱的湖區毗鄰,曾經捎話給李俊說道往年曾得水泊梁山晁蓋、宋江二位頭領恩惠,所以避開太行不與梁山舊部發生矛盾,這裏希望兩家結好,不做傷和氣之事。

李俊多會做人,主動結好的事情那是不能放過的。他立即派人送去部分魚米錢財資助,讓孫新、顧大嫂夫婦在湖東建立聯絡探哨網絡,以酒店、商號等名義打探四方消息,也兼與田虎部聯絡。

“田虎言說為報恩離開太行一帶,並希望聯手在一方是否可信。此人我等還接觸不多,目前也隻是應付。”去年晁蓋率軍縱橫河北時,李俊帶水軍留守水泊山寨,對田虎並不熟悉,故有此一問。

盧俊義對此也不很知曉,雖然他在河北起事時倒與這田虎有過交往,不過曾有恩惠之事卻未曾聽說。是以也無法解釋,隻是說田虎此人極為油滑,並不好惹。

他們不清楚這事,雷三郎倒知道個大概。這是他在去年秋天叢台擂上見過田虎以後對此人頗有興趣,曾經仔細打探過,確切的消息倒是公孫勝通過沈雲等渠道的來的。

當時的事情應該是這樣,田虎部經過幾年的發展勢頭越來越大,去年春夏之交受到了北禁軍的圍攻。這些禁軍部隊對外族鐵騎毫無辦法,但是人多勢眾對付非正規化的義軍倒是氣勢洶洶。田虎由於戰略失誤,失去了機動性被數萬官軍圍困,形勢十分緊急。事情湊巧,水泊梁山正處於大發展的時期,他們大範圍轉戰正好進入河北南部配合河北義軍圍困北京大名府;大名府留守梁中書四麵求救,北禁軍撤圍向大名馳援。這次行動客觀上算是救了田虎一命,所以這後來田虎有此曾受恩與梁山一說倒也是算是正常。

不過田虎是不是就是因為這個“報恩”而放棄北太行一帶,卻又不是那麼簡單。雷三郎分析,田虎行事飄忽多變。此次撤離太行向東麵發展,應該更多的是看好黃河以東入海口附近這個三不管之地,至少在他及手下看來那裏比北太行一帶被宋遼兩軍夾在中間情況要好得多。他在河北經營多年根基深厚,目前兵卒嘍囉似乎不多行事低調,但真要時機成熟,大旗一樹糾集起數萬人也不是不可能。轉兵河東地更像是韜光養晦藏兵於民的策略,所謂對梁山知恩圖報一說,應該不過是個順水人情而已。

但此人能力不可小覷,將來是友非敵對華盛天道在北方的發展應該才是有利的。既然他已經前來示好,那我方也不妨高調回應;可由李俊正式出麵約請田虎,就說水泊梁山雷、盧二位首領希望他能來湖心道場一唔。

“那田虎恐怕不會來,像他此等人物心機很深,既是我等並無加害之心,但他卻不可能輕涉險地。”盧俊義說道。

“那個不妨,來不來是他的事。我等做出姿態名正言順,話到禮全人家都言道報恩了,我們大頭領們都到了,格調自然也要高些。”雷三郎笑謂盧俊義,“去歲叢台大擂之時我燕北雷三爺曾經與那‘胡天’見過一麵,他那時得了幾匹駿馬也有我們幾個小小的人情,如今我們初來貴地請請他這位地頭蛇以求照應也應該說得過去。”

李俊說道:“聖使以寨主身份請他禮節甚夠,不過某想以田虎為人他親自前來不大可能,反而多會推托後反請二位首領去他那裏盡地主之誼。李某以為那樣也不妥,人心叵測,二位首領同樣不能輕涉險地。”

“盧某以前也算與他有些交往,到時候由盧某去會一會他這鴻門宴也無所懼。”盧俊義先是點頭,接著又有些豪氣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