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2章 259 潭淵決議(一)【五章】8(1 / 2)

================================

潭淵會議又持續了兩天,時隔半年多眾位兄弟再聚首,自然意義非凡。

雖然還有盧俊義、李俊、穆弘、魯智深等重要人物不能趕到這裏,但這也已經是梁山好漢自離開水泊以後,首次人員聚集的這樣整齊了。

兩日後,華盛天道聖使雷三郎離開了潭淵,向東京汴梁進發。

他的隨行人員,照例還是武鬆、石秀等天道十八衛,加上李應配置的一些隨從人員,總計步騎二十餘人。

不過這次他們進入東京的隊伍不止這些。稍晚一些時候,吳用、公孫勝也率大隊人馬啟程了。他們分成幾隊,以道商的名義分頭進入桃花塢道場、東京汴梁雷神會館,相當於整個天道總部全部來到東京。

他們要在這裏開壇設法,正式撐起道君皇帝口諭親封的“國教”局麵。

亂世有亂世的好處,三個月前華盛天道因為“黃河淩汛”事件,一度局麵很尷尬,而如今朝廷反對派卻沒有餘心折騰他們了。江南暴亂當頭,這時候誰也不願招惹是非;當今皇帝趙佶“仙長”正煩著呢,再繼續捅咕他得意的“仙道”不是找不自在麼。

而雷三郎就不同了,他已經摸清了,這位“道玄仙長”的聖意還比較矚目於他們,因而心裏有底。更重要的,他已經決定了,要在這個****之秋狠狠地撈上一把,並為此做了精心的部署。

潭淵大聚會也適時的向這裏側重,決定了在當前形勢下的任務和結構性設置變動。

在聚會召開的這兩天裏,兩件大的決定在此完成。

第一,成功的籠絡住了神飛道長沈雲。這位沈道長正像公孫勝所言,是個怪才、鬼才。在細致參觀了潭淵星羅道場以後,大概是認識了華盛天道的發展思路,從他的表象來看這十分的對他的脾性。他把目光緊盯在了雷聖使談過的“天道技藝院”這方麵,可以說是如醉如癡,誰也不能把話題轉向別處。

他在這方麵也確實有造詣。很快他就提出了一攬子方案:辦道學、開礦采、建機括器具作坊等等,大約是想把《夢溪筆談》記錄的種種技藝都要華盛天道來做成實質性的作坊、實業。

這讓吳用、公孫勝等人苦笑不已,就是把華盛天道掏空了,現在也做不了他提出的百分之一的事情。可沈雲不管那些,錦囊妙計層出不窮,大有窮大宋之力完成曠古未有之舉的氣概。

雷三郎沒有笑,他很快公開表示支持並給出了個時間表,分三步支持沈雲的設想。但有要求,尤其第一步要做的實際、紮實。

第一步的任務是,在山東沂山道場開辦第一座“天道技藝院”,沈雲和辛翁全權主持,資費天道總部會源源不斷供應。這裏邊首先要做的事是設計設置華盛天道獨有的曆法、計時、度量衡等標準,屆時雷聖使將通過天道內部聯絡機製(天訊的秘密尚未與沈雲公開)與沂山道場聯係,指導、參與標準的製定。同時要把沂水道場業已開展的煤、鐵、石英、石棉等急需礦物的生產作坊抓起來加緊生產,或由沈雲主持製成初步粗成品,並盡量迅速將部分優質產出物運往東京桃花塢道場。

第二步,支持沈雲加快建設沂山、日照兩地的造酒、火藥、冶煉、機括製造業,將來在準備條件完備時,由沈雲主持在中原其他有利地點開辦新的作坊以及其他分部的“天道技藝院”。

第三部,要沈雲召集天下各類有技藝特長之人、廣納賢才,在總結《夢溪筆談》、墨家巨子著述等以往的技藝大成基礎上,開發對農業、手工業、軍事用途的多種新型技藝、機括、器具。天道的後續發展勢頭,就需要這些新生事物的層出不窮來做根本保證。

這第二步、第三部進程如何確定,就要看沈道長第一步的路子何時趟開了。第一步工作勢在必行,而又不會立時承受巨大的錢財資金壓力。酒業和需要的那部分礦藏的作坊,在青眼虎李雲和沂水辛翁的主持下已經有了模樣;而關於曆法、計時、度量衡等的統一和改進則是有著決定性的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