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9章 266 英峰腳下(二)【六章】5(1 / 2)

=========================

“吳軍師分析甚是,我等大有頓開茅塞之感。”雷三郎為吳用這一番分析深深折服,“我等兄弟新開基業,僅有數月餘,能在道眾影響、武裝實力有所大揚,吳兄不愧智多星之譽。”

燕青和石秀對吳用的話聽得很入神,武鬆雖然臉上盡量平靜,但顯然也很認真甚至是吃驚。他們三人一直以來緊隨雷三郎對吳用總部的消息知之有限,尤其是武鬆做為護衛首領幾乎是寸步不移,吳用所展示的天道的整體信息著實應該是開了眼界。

聽雷三郎這樣說,三人也頻頻點頭,用崇敬的眼神看著吳用。

“三郎說笑了。”吳用趕緊致歉,“論對陣養兵,盧員外、朱武兄弟才可稱拿手;論道教德行,三郎、一清先生那是真正的行家。我看那沈雲沈道長,也是一位真正的高人。吳某區區小見識,不過是力爭收集一些大勢,在行事之間做一些小手段而已。”

吳用與原梁山大頭領晁蓋、宋江之間關係確實密切。尤其是宋江,應該說山寨裏許多把戲應該是多出自這位智多星的參與。不過這人自稱學究,主持天道總部這一段時間,對事確實好琢磨;提供總體消息準確,思路清晰。不但武鬆等人欽佩,雷三郎也是感到需要十分的重視和依仗。

“中原之間稍作安定,總部大勢可由一清先生多做主張。”他想到這裏說道:“在這方麵,吳兄主持較多,還望再做細解之。”

“潭淵之聚會,雷聖使已經安排妥當,一清撐起這塊應當無虞。”吳用也沒再做謙,思想一下說道:“大的安排已有,吳某也覺得更該力促的是戴宗的‘天訊庖廚’和鐵麵孔目裴宣新要做的‘天道傳信司’之事。天訊庖廚對我天道的意義太過重大,必須全力保障之;傳信司秘密監察各地《天道律》執行事宜,在我天道目前多路分散情勢下重點加強也殊為必要。在這方麵,吳某覺得燕小乙的秘密軍機人員和王定六的機密小隊也可做參與,重大事宜應立即向雷聖使告之。”

“嗯,我等走後遠離總部,小乙兄弟要在這方麵設立飛傳機構,保持與江南總部的聯係。”雷三郎對點著頭的燕青說道:“東京地麵情況瞬息萬變,你等道商密報可單獨設立,以防一損俱損措手不及。”

“此次南進江南之事,可是還要多多依仗吳軍師運籌帷幄了。”至於南進策略,雷三郎請吳用探討布置細節。

在吳用的設想中,天道向南發展,人員宜精不宜眾;在朝廷大軍征討方臘大局中要力爭起到點撥作用,而不是要以蠻力南向。

“這樣既爭取民心,又不暴露天道過多的實力和企圖。”他說道,接著又談起了調用人員。

雷聖使先行南進後,他的南進總部和燕青道商大隊也將出發,約會適當地點與林衝等道衛軍“金太聯軍”互相打掩護,如何行動將等他與公孫勝視說動道君皇帝的情況來定。

另外,江南多水鄉,他打算抽調張順、阮小五等大部梁山水軍隨同前往。

關於南進路線,此去東向先到兩淮,那一帶是個大關口。前幾年就有綠林王慶等盤踞,數萬禁軍一直在圍剿和戒備。當時的朝廷巡檢使張叔夜治軍甚嚴,估計現在也是天道大規模南下的障礙,尤其是對於騎軍的林衝等部。江淮一帶不像中原,湖汊縱橫,騎軍很難繞道而過;從渡口擺渡,普通道商應該問題不大,但是有著雄壯戰馬的騎軍就難以蒙混了。

“這個事情可以等我天道十八衛,先在前邊探探路再做決斷。”這個事情確實難以一下說得清,最後雷三郎這樣決定先暫時放下。

他讓石秀叫來帳內眾人,由他與武鬆談及天道十八衛裝備設想和部分已經打造完畢的裝備演練展示。這些一是要集思廣益,增加裝備使用效果,二也是要為將來這些人能為準備各地設立的“分部”十八衛做培養基礎。

接著他談到了人員設置變動和總部留守安排事宜:

蕭讓主持天道宣教司,不管將來能不能恢複與朝中內廷的宣教司對接,華盛天道的《東京即時報道》和許多日常宣傳活動都要連貫運營。此次從潭淵籌集的大批資金相當大一部分要交給他們,一方麵安頓南麵請來的畢昇等能工巧匠和緊缺人士;一方麵建立四京印刷作坊,發展傳播渠道。

金大堅將受命主持未來的中嶽道場。五嶽曆來都是皇帝朝拜之地,在這裏建道場影響非同一般,不宜規模過大。按現在道君皇帝的心事來看,同意應該不是問題;皇宮裏都可以有道場,何況外邊的五嶽呢。雖然出於影響考慮,規模要注意低調,但必須保障英峰這裏的進展。這裏主要就是一個象征,不管以後是以皇家、或是什麼樣的規格名義,總之這裏要成為一個後世人紀念先輩的場所,要成為為國捐軀的華夏英魂的寄托。

浪子燕青回去安頓好東京道商總部事宜,重點組織江南道商大隊,帶上潭淵和東京大部資財,數日之內也要向南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