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天以後,淮南滁州琅琊山天峰嶺,風高月黑。
百丈絕壁,從下麵看上去,淨是光突突、黑黝黝的石岩,陡峭入雲。
幾聲鷓鴣叫聲,從絕壁下不知什麼地方傳出,一會上麵也傳來野鳥的回音。
不一會兒,兩條巨大的藤索從山上滾滑下來,霎時山下石縫中冒出幾十條黑影,攀住藤索,快速向上攀登。
為首幾人剛登上崖壁,早有一個瘦小精幹的人影竄了過來。
“雷員外、武二哥,可把你們等來了。”隻聽他說道,這人正是鼓上蚤時遷。
這時後麵的人已經陸續攀登上來了,他們正是武鬆、石秀等燕雲十八騎,雷三郎和他帶領的薛永、妍兒等貼身隨行人員,另外還有十幾個人卻是催命判官李立和石將軍石勇所帶的去年入淮商隊護衛骨幹。
十天前,雷三郎與薛漫月分手。薛漫月在戴宗等人護送下回轉東京,雷三郎則率隨行人員和十八天道衛夾江而下。三天後他們忽然轉道江州(星羅點線圖的九江),折而向東北方向趕奔兩淮。
按照原計劃,他們本來是要越過長江,直奔杭州的。但是一個緊急情況,讓他們改變了策略,這又使他們向北繞了個大圈子。
戴宗留在江州的“天訊庖廚”點,傳來消息,以道商為名義在兩淮活動催命判官李立和石將軍石勇單向飛鴿密報:抽薪行動,時機成熟。
雷三郎當機立斷,讓石秀持金牌前麵開路,一行人奔馳四天趕到了滁州外圍,找到了李立、石勇,仔細了解情況。
兩淮一帶,商旅雲集。不過曆來也是匪患叢生之地。最近幾年來,江湖上崛起了一個水陸巨寇,淮西南大盜王慶吞並了幾路綠林,成了這裏的盜賊總頭目。大宋禁軍數次圍剿均無功而返,宣和元年(華盛曆159年,公曆1119年)朝廷派張叔夜出任兩淮巡檢使;他下令數萬禁軍嚴守各處水旱要道,著重組織地方廂軍分頭攻擊,對還沒形成合力的兩淮盜匪實行各個擊破。
王慶剛形成有些統一號令的各路勢力損失慘重,兩淮局勢得到了穩定。後來,由於朝廷內部傾紮張叔夜被“花石綱太師”朱勉等人彈劾回京述職,王慶一派沉渣泛起又有所回複,兩淮局勢再次開始混亂。
戴宗等人首次行走江南道商就是在這個時候,華盛天道商隊在阮小七等人拚死護送下勉強過關。事後雷三郎曾經指示公孫勝派人與王慶秘密接觸,希望能建立合作關係,至少是對天道商隊網開一麵。但是王慶此人卻顯然不是善類,他自恃占有地利,軟硬不吃排斥任何外來勢力;不僅回絕了天道所求,而且還在以後的時間裏翻臉無情,對小旋風柴進留下的天道發展人員進行驅趕,甚至殺戮。在整個中原的大地,兩淮是華盛天道最無法涉足的地方,也是運輸資財和人員損失最多的地方。這裏目前幾乎已經成了他們的難點,每次道商出發都要派出人數眾多的道商護衛,還要重金要求當地禁軍給予保護。
在派人幾經交涉未果的情況下,物資、人員又增加了不少有損失。此後雷三郎命令後續進入的向南發展小隊首領李立和石勇偃旗息鼓,潛伏下來秘密收集情報,等待機會。
江南方臘造反後,中原震動,兩淮禁軍開始南調,這一帶的朝廷勢力空虛。王慶認為機會來了,發動他的各路人馬四麵出擊。他本人帶著兩千多主力,夜襲兩淮最大的物資集散地海州,以求一舉占領整個兩淮重心。他自以為得計,可是他疏忽了張叔夜的能力。此時,由於戰事緊急,大宋朝廷已經重新任命張叔夜充任兩淮巡檢使,並兼任江南討伐大軍後軍統帥。
張叔夜坐鎮海州,這時候他手裏的兵力雖不充足,卻胸有成竹;事實上他的戰法從來就是不依靠老邁腐朽的禁軍的。在這裏他一年多前建立的一支八百人的廂軍死士,才是他手中的王牌。
十幾天前,王慶夜襲海州,不料正入張叔夜設下的埋伏陷阱。八百死士雖然人數處於劣勢,但準備充分,上陣凶猛,一個突擊打的王慶手下無法立足,後麵運送給養和嘍兵的大船又被張叔夜設計燒毀,逃無可逃。海州附近地方廂軍接張叔夜軍令漸漸趕來,至此,一夜之間的敗仗使王慶兩千多嘍囉被困海州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