穎水之濱,白浪滔滔。青山綠水之間,一座亭台依山而建,伴崖而修。憑欄望去,奔騰而下的穎水盡收眼底,氣韻微瀾令人心曠神怡。
來到此間,秦陽忽然想起少時便已爛熟於心的《醉翁亭記》,不禁憑欄低吟,“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岩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
“哈哈,好一個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岩穴暝,僅聽之便令人心曠神怡啊……”爽朗的輕笑從不遠處響起,腳步輕動,曹操與孫權二人相伴而行,拾級而上來到亭台之中。
孫權笑道:“世人皆以為黃巾明王戰無不勝,必是威震威嚴無盡之主。沒想到竟然儒雅之至,驟聞之下,絲毫不遜於當世大儒啊。”
秦陽嗬嗬一笑,老著一張臉笑道:“嗬嗬,好說好說,也就是沒事喜歡說兩句順口溜而已,曹丞相才是當世真正的大豪,文武兼修,世人之楷模啊。”
秦陽此話其實大多都出於真心,在當初穿越之前,三國英豪之中他最為佩服的便是曹操,要知道曹操不但以一個宦官之後成為了三國之中最大的諸侯,而且還是名噪天下的“建安七子”之首。如此人物,在以前秦陽做夢都沒有想到過能與自己平起平坐,以兄弟相稱的。
曹操聞言微微一笑,既不自謙也沒有絲毫得意,隻是淡淡道:“秦陽兄過謙了,在下不過閑暇之餘附庸風雅而已。”
孫權笑道:“若是從家父論起,在下當是二位的晚輩。而江東綿薄之力也不足以與二位相提並論,但既然權承蒙二位抬愛共襄盛舉,那便僭越了。在我看來,明王殿下文風如春風撩人,令人心曠神怡美不勝收。然曹丞相之文卻是大開大合,暗藏天下之誌啊!明王殿下可聽聞過短歌行否?”
短歌行?秦陽眼睛一亮,卻聽孫權繼續說道:“此短歌行,乃是曹丞相收服北地四州之際把酒慶功之時而賦,雖然在下才智淺薄,並未記全,但私以為此詩必將名傳天下載入史冊,萬載傳頌……”
秦陽聞言,哈哈一笑,一邊搜索著記憶,一邊輕頌道:“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心念舊恩。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輕頌已畢秦陽微笑,“吳侯說的可是此詩麼?”
孫權撫掌讚歎道:“明王殿下博聞強記,在下佩服。正是此詩,其詩中雄渾之意,孫權可是斷斷不會忘卻的。”
聽聞秦陽和孫權稱讚自己的詩作,初時曹操心中尚且還有些許的得意。但是到了現在,他卻是心中一動,陡升警惕之意。要知道,身份到了秦陽與孫權這個高度,所說的任何一句話都不能以表麵之意度之。做《短歌行》之時,乃是曹操驟然一躍成為天下間最強大諸侯的時候,詩作之中自然狂傲無比,暢舒大誌。特別是那句“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更是言明了曹操欲要橫掃六合之心。此刻被孫權提起,難道是想要提醒秦陽什麼嗎?
想到這曹操也是朗聲一笑,打斷了二人的談話說道:“嗬嗬,二位言重了。此詩不過是曹操酒後塗鴉之作而已,豈能登得上大雅之堂?今日難得軍中無事你我三人來到這山水絕佳之處,難道二位便是要羞煞曹某的麼?來來來,曹某早已名人略備薄酒,不如我等一邊飲酒一邊敘談如何?”
秦陽微微一笑,別人不知道他卻是心中了然,曆史上曹操作出《短歌行》乃是赤壁戰前意氣風發,橫掃天下在即,胸中大誌暢舒。而如今這短歌行,雖然字句不差,但曹操如今的實力卻遠遠沒有那赤壁之時強大。所以曹操當然不想讓秦陽和孫權因為此詩而結成同仇敵愾之心了。
就在秦陽思索間,曹操的親衛大將典韋已經帶著士兵將火爐點上,頓時間青梅之香混合著酒氣淡淡散開,耳聽山間幽幽,水聲潺潺。這半山亭中三人立刻心曠神怡。
青梅煮酒麼?秦陽心中一笑,卻是沒想到自己竟然會遇到此事。
孫權卻不知秦陽心中所想,坐下笑道:“曹丞相真有大雅之風,這美酒配上青梅同煮,想來定是別有一番風味。”
曹操嗬嗬一笑,說道:“孫賢弟何必多禮?如今亭中便隻有我等三人,我既不是什麼丞相,而二位也並非是吳侯和明王,我等相識許久,便以兄弟相稱如何?孫賢弟既然剛剛提到這青梅,我倒是還有一樁趣事,不知二位想聽否?”
曹操之言,無意之間觸碰到了秦陽的心中某處。孫權年紀尚輕尚且不覺得什麼。但秦陽卻是能夠深深的體會到曹操此刻的心情。從接掌黃巾至今,不覺之間近十年的時間倏忽而過。
這些年中,秦陽心中所想,眼中所見,耳邊所聞,盡皆是天下。為了這簡簡單單的兩個字,秦陽所經曆過大小征戰無數次,在生死之間數度徘徊。心中所思無不是如何強大自己,傾軋對手,其中自然不乏勾心鬥角明爭暗鬥。原本秦陽並非什麼胸懷大誌之人,數年下來,不覺間已經找不當初的自己。甚至現在每見到一人,每聽到一言都會不自覺的深思著對方究竟是想說什麼,想要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