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儉是好事。但如果一個人節儉得不是地方,他就成了一個節儉的奴隸。有些節儉並不合算的,比如忍著痛苦求節儉就是。
某人老是為了節省幾分錢而犧牲大好光陰,他常把半麵未曾寫過字的信紙撕下來,並裁下信封的背麵,作為稿紙。他這種浪費寶貴的時間去節省細小東西的做法,實在是得不償失。還有的老板在經營的時候,也有這種過度節省的吝嗇行為。他會對雇員們說,包裝時無論如何都要節約一些繩子,並把這一條作為公司的規定。雖然由於這一條規定而浪費的時間要遠遠超過一根繩子的價值,但他仍然在所不惜。像這一類的節省,其實是極度愚蠢的做法。
牛津大學托馬斯·漢克教授指出:隻有少數人懂得節儉的真正意義。真正的節儉並非吝嗇,而是經濟地、有效率地節省用度。並非一毛不拔,而是用度得當。
善於節儉的人與不善節儉的人,其實有很大的不同。那些不善節儉的人往往為了節省一分錢的東西,卻費去價值一角錢的光陰。吝嗇的節儉其實是最不合算的。而準備做大事業的人,一定要有度,不可斤斤計較一分一厘。
所謂節儉,從寬泛的角度講,包含了深謀遠慮和權衡利弊的因素。最聰明的節省,有時卻常需要過分的消費,比如做大生意的交際費並不是一種浪費,乃是一種大度的用法,是一種恰當的投資。
慷慨大度往往有助於人的雄心的實現,可以使人們獲得多方麵的收獲,幫助我們在社會的階梯中上升,這遠比把金錢存入銀行更有價值。所以,欲成大業者,應該做到深謀遠慮,切勿因吝嗇而妨礙自己希望的實現,使大好的機會喪失。
節儉的習慣如果用之過度,反而得不到良好結果,非但不能成為進身之階,反而成為絆腳的石頭。
總是在小的方麵過度吝嗇,結果會使你在大的方麵失敗。比如一個小商人隻有一套衣服和一條領帶,非到破舊不堪才肯拋棄。他從未想到過要請一個有密切業務往來的客戶吃一頓飯,即使在旅行時與熟悉的客戶偶然相遇,也從不替客戶付一次旅費。因此,他落得個吝嗇的名聲,結果人人都不願與他做生意,而他竟然還不知道,使他蒙受極大損失的就是他那過度節省的習慣。
許多人為節省些小錢,竟損壞了自己的健康。要想在職業上獲得成功,必須防止不合理的節省。無論怎樣貧窮,你可以在別的地方講節省,但卻不可在食物上節省,因為食物是健康的基礎,也是成功的基礎。
過度的、不當的節省,往往會消耗人的體力和精力。很多人身體患著疾病,但為了節省金錢竟不去求醫,不但忍受著痛苦,而且由於身體的病弱,在職業上也做不出出色的業績來。
——[牛津]克裏斯·阿吉裏斯教授
牛津教授指出:凡是足以阻礙人們生命前進的,無論是疾病、貧窮,還是其他障礙物,都應該不惜一切代價來設法診治和補救,這是每個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
可見,凡可增加健康和智力的事情,就要舍得投入。那些能夠促進自己成功、有利於自己事業的,在金錢方麵千萬要避免過度不當的節省,因為他對人生無益反而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