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李源(3 / 3)

第四組、第五組....失敗、失敗。

最終,高三(二)班全部檢測,隻有萬霄覺醒武道靈性。

待所有學生回到教室。

身材魁梧的許老師目光一掃,低沉道:“好,今天的基礎修行到此為止,停下來。”

嘩啦-

嘩啦~立刻,所有學生都停了下來,許多學生早已雙腿發酸發軟。

隻是迫於許老師的嚴厲,還沒人敢躺到地上。

基礎修行法,很消耗體力。

即便高三學生身體素質普遍達到4級,但長達兩小時的修煉,大多也感到吃力。

“有同學能覺醒武道靈性,是好事,沒成功的也別失望。”

“元月調考、四月統考,學校都會分別再組織一次靈性測試。”

“高考前,還有全國統一的靈性測試。”

“隻要高考前覺醒靈性,你們的武道成績都會有加分。”許老師低沉道:“但記住,考試成績才是基礎,基礎分夠高,加分才有用。”

“就算精英班,也不是個個都能考上武道大學。”

“成績怎麼來?努力!”

“像李源,沒靈性加分,武道成績一樣能超過八百分,壓過大半的精英班學生。”許老師嗬斥道:“而他的刻苦程度,不必我多說。”

大部分同學都不由看向李源,眼中大多是佩服之色。

李源修煉之刻苦,在整個高三年級,都是小有名氣的。

“源哥,許班又給你拉仇恨了。”一旁的周啟小聲嘀咕。

李源無奈一笑。

自從武道成績衝入年級前百,他都習慣成為‘別人家的孩子’。

許老師,本名許博,是李源他們班的武道班主任,是關山區第一高中僅有的兩名特級武道老師之一。

據李源所知,許老師身體素質已超過15級,在入階武者中都屬不俗存在,本是軍中武者,負傷後退役才來到關山高中執教。

須知,身體素質超越9級,便屬於入階武者範疇,在社會上的地位是極高的。

普通成年人,身體素質普遍也就4級、5級。

“你們正是身體素質急劇提升的階段,高三,又是決定你們命運的一年。”許老師還在訓話:“絕不能懈怠。”

“現在,休息半小時,再依次由我進行技藝考核。”許老師訓話完,轉身離去。

“啊?”

“技藝考核?”

“又要被許班血虐了,我賭你撐不過三招。”

“難道你能撐過許班三招?”眾多學生小聲交流,都頗為興奮。

李源眼中,同樣閃過一絲莫名光芒。

藍星乃至七大星球,都一直麵臨戰爭威脅,強大武者發揮著重要作用。

因此,全民修煉武道,是共識。

人類社會中,頂尖武道強者的地位極高。

像李源他們這些學生,更是極為崇拜武道強者。

許博,已是李源他們這些學生,現實中能接觸到的頂級武道強者之一了。

“源哥,技藝考核是你的強項。”周啟興奮道。

“你先想想自己,我觀察你剛才站樁,和上學期比沒什麼進步。”李源笑道:“待會,可別被許班一棍敲趴下,那就在彭伶伶麵前丟臉了。”

彭伶伶,是周啟的單戀對象。

周啟臉色一僵,訕訕道:“我又不打算考武道大學,伶伶不會在意的。”

……

教室內,每個學生都從教室兵器架後麵的兵器櫃中取出了自己的兵器。

隨後,又都各自穿戴好防具。

這個時代,每個高中生都會由國家統一配備一到兩件未開鋒的冷兵器,以刀、槍、盾為主,還有少數會選擇斧、戟、劍之類。

至於錘、鉞、鉤、叉、鞭、鐧等兵器?幾乎沒有學生會去選擇。

冷兵器的修習,刀、槍才是主流。

武道高考成績,基礎分一千分,由身體素質、武道技藝、文化成績三部分組成,占比分別是50%、40%、10%。

若是覺醒靈性,會有額外加成。

因此,技藝考核非常重要,是學生平日訓練的重中之重。

若隻是單純身體素質好,是上不了武道大學的。

呼!

李源同樣從自己的專屬兵器櫃中取出了兵器,一杆的黑色大槍,長近三米,重約五公斤。

說是大槍,但槍頭隻是裝飾,更近乎於長棍,畢竟是國家發放,隻是用來修煉,而非真正戰鬥。

“呼!”

李源握住槍杆,看似隨意的甩刺。

唰!槍尖直刺空處,都隱隱形成破空撕裂感,令旁邊的一眾同學臉色都微變。

以李源的力量,一個甩刺,即便不開鋒,威力也很驚人。

“這種大槍,我們班上隻有李源能玩轉。”

“李源拿槍,怎麼給我一種要麵對許班的感覺。”眾多同學都小聲議論,露出豔羨、佩服的目光。

班上學槍法的同學不少,但大多不願練習這麼長的大槍。

一寸長一寸強。

可槍身越長,控製起來越難。

兵器,是要浸潤修煉一輩子的,適合自身才是最好的。

“技藝第一!源哥的高二期末的武道技藝考核是356分,是全年級唯一超過350分的。”周啟笑嘻嘻道:“連許班都說過,源哥的槍法很紮實。”

許多同學都不由點頭。

沒靈性加分,身體素質也不是最頂尖,李源的武道成績憑什麼衝入年級前三十?

就是因他的槍法技藝遠超同齡。

在武道技藝這一單項科目上,李源,是公認的年級第一。

很快。

虎背熊腰的許博,很隨意的提著一杆短棍,重新走進了教室。

他的目光,是在李源身上多停留了會。

“測試,我會按高考標準來。”

“都認真對待,把每次測試都當高考,到真正高考時,那便隻是一場測試。”許博聲音低沉,提著長棍,很是嚴肅。

“按學號,倒著一個個來。”

“112號,周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