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1 / 2)

兩個婆子馬上就圍了過去說話:“姨娘那兒可不缺這些個。”趙姨娘歎了一聲:“哪裏不缺,你們又不是不知道我們娘兒倆在府中的處境,那三姑娘是過得好,可也不拉扯拉扯我們,我也隻能撿些剩下來的。”手腕一翻,一包下酒菜已經在手中了,兩個婆子大喜,拉著趙姨娘就往角門那邊走。

趙姨娘道:“那邊不妥當,萬一上頭的人來了怎麼了得?不如去遠些的石凳子上,一呢可以吃得爽快,二來呢,那兒也能看清角門的情景。”兩個婆子都說好,轉身往那石凳子處走。

趁此良機,黛玉趕緊出了角門,終於來到了大街上,一道月光照在清冷的街道上,仿佛空氣也比園子裏德新鮮了幾分。

大街上,黛玉順著今日探春所說的行走路線往王府井那兒走去,黛玉原是深閨弱質,這些年來從不在外麵走動,加之她先前身子不好,這幾天來又擔驚受怕、省心落淚,方才的一番驚嚇又出了點汗,晚風一吹,身子驟冷,頭上暈暈乎乎的,似乎隨時隨地就要倒下來。

黛玉使出渾身的勁兒往前走,心裏給自己鼓勁兒:“不能倒下、不能倒下,想想三妹妹、想想瀟湘館中的紫鵑、雪雁,若是在這榮寧大街上倒下了,明兒必定被捉了回去,到那時大家都完了。”

她心中雖這樣說,但終究爭不過自己這個虛弱的身子,在跑過兩條街之後,身子一軟,倒在地上,暈頭轉向,頓時人事不知。

華燈初起,怡親王胤祥乘坐著八人大轎從神武門出來,心中盤算著方才在養心殿和皇上說的話,現今皇上初登大寶,八哥九哥都是極不安分的,再加上遠在青海作戰的年羹堯也有居功自傲,朝廷最近是內憂外患呀,最可氣的是那起子包衣家族也趁著鬧事,賈史王薛,這四大家原本不過都是些包衣奴才,先皇在世時見他們的前人有些功勞,就許了恩典,可歎這起子人到後來便不知天高地厚的猖狂起來了,那些不曉事的老百姓還真當他們是何等模樣的主子了,還有那些下等官吏也是如此,鬧出了什麼護官符。

胤祥想著今日皇上對他說的四句話:“賈不假,白玉為堂金作馬;阿房宮,三百裏,住不下金陵一個史;東海缺少白玉床,龍王來請金陵王;豐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似鐵。”好猖狂的口氣,當真是眼中無君,胤祥想到這個,眼神一冷,那雙曾被雍正爺稱讚過無數次的眼睛陡然發出亮光,充滿了皇子的貴氣與王爺的威儀。

漸漸地,胤祥的目光卻漸趨柔和,他想起了那個小小的身影,眉黛若蹙、眼波似水,閑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幹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那是姑蘇林家之女吧,初見她時,她方才五歲,那是自己明麵上是被先帝圈禁起來,實際上則是到處巡查官員事跡,路經姑蘇時,便去探望了自己幼年的老師林海,見到了他的女兒,那女孩兒名喚黛玉,雖然年幼,卻已然是一個絕色佳人,兼之氣質清貴,小小年紀竟有一股子與生俱來的貴氣,便是宮中的格格公主,也大有不及她的,聽說前些年林海死了,不知她的女兒如何了,林海為人清廉,但掌管鹽務,便是不貪的,也難免積下萬貫家財,那四大家族都是沒有人情的東西,可別讓這起子人將那小丫頭欺負了去才是,若是真被他們欺了去……他的目光中陡然呈現出一股殺氣。

“王爺……”轎子旁邊的怡親王府總管秦順兒突然叫了一聲,胤祥正在想事情,被他這麼一打擾,有點惱,眉頭微皺:“什麼事?”聲音有些冷。

“前麵倒著一個人,好像是個姑娘。”秦順兒也聽出了胤祥的不快,忙迅速說道,胤祥嗯了一聲,道:“你去將她救醒便是,其餘的人先送本王回府。”現在朝廷上下的人都不太得力,皇上要找人商量個事兒,總是找怡親王,他已經累得很了,便不想管些瑣事。

秦順兒自然也知道,應了一聲是,叫了兩個侍衛幫著把那姑娘抬到一旁,讓轎子先過去,走動中,那姑娘身上的包裹落了下來,東西散落了一地,秦順兒便彎腰去撿,當他的觸及到一枚玉佩的時候,啊的一聲叫起來,然後發足朝著胤祥轎子那邊狂奔,一麵還叫著:“爺,王爺……”

“又怎麼了?”胤祥在轎內不耐煩的問道,並不吩咐落轎。

秦順兒上氣不接下氣的叫道:“林……林海林大人的玉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