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4第2階段部署(2 / 2)

為此目的,伊拉克從外交、經濟和軍事等方麵采取了一係列措施。

在外交上,伊拉克首先利用阿拉伯國家同美國的民族矛盾和伊斯蘭教同異教的宗教矛盾,打出聖戰的旗號,號召沙特阿拉伯的穆斯林和阿拉伯世界的民族主義者共同抵抗沙特阿拉伯王室和西方的新十字軍。

保衛先知穆罕默德這一口號提出後,引起了也門、蘇丹、阿爾及利亞、突尼斯、毛裏塔尼亞、巴勒斯坦等國民族激進分子的響應,他們紛紛上街遊行,製造了較大聲勢,在阿拉伯社界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這一舉措曾使美國感到十分憂慮,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采取軍事打擊行動的決心。

其次,伊拉克竭力將撤軍問題同以色列從阿拉伯備戰領土撤出聯係在一起,試圖轉移國際社會對一輕科事件的視線使海灣局勢複雜化,進而化解阿拉伯國家對伊拉克的譴責,便被動為主動,掀起一場阿拉伯人民的反美反乙鬥爭。

在之,為了避免兩線臨敵,伊拉克忍痛向伊朗作出重大讓步和妥協,同意接受1975年劃定兩國邊界的阿爾及爾協議,立即開始從伊朗撤軍,交換戰俘,並同意與伊朗共享阿拉伯和主權。

伊拉克還利用人製作武器製約美國和西方國家采取軍事打擊行動。

8月下旬,伊拉克將入侵科威特時扣留的1.4萬餘名西方人,其中3000名美國人、5000名英國人全部分散安置在各個軍事設施和重要目標附近充當人質。

自11月起,伊拉克又有選擇的分批釋放人質,借此軟化西方國家的立場,延續聯合國作出對其動武的決心。

在經濟上,伊拉克采取了內部緊縮、對外尋求突破口的政策,以求最大限度地減少經濟製裁的影響,配合延緩戰爭,支撐持久作戰的需要。

伊拉克政府號召人民精打細算,節衣縮食,並實行糧食定量配給,每人每月6公斤麵粉、1公斤大米、半公斤石油,同時下令農民用80%的耕地種植小麥,並特許農民免服兵役。

另一方麵,伊拉克通過外交途徑同周邊一些同情他的國家溝通關係,維持低水平的進出口,換取部分糧食和藥品。

在軍事上,伊拉克則最大限度地做好了戰爭準備,首先進行了全國性的動員和擴軍備戰活動,在美軍開始實施沙漠盾牌行動後,已立即在全國實行戰時體製,將全國18個省劃分為5個戰區,由各戰區最高軍事指揮官統管本區一切事務,命令複原轉業和預備役軍人全部轉入現役,並征召35歲以下的公民入伍。

在此基礎上,恢複13個師的艦隻,新組建11個師,是軍隊總兵力達到77個師,120萬人。

此外,伊拉克還擴大了民兵力量,使其總人數達到500萬。

與此同時,伊拉克加緊向科威特戰區增兵,加強了伊拉克南部和沙科邊境地區的兵力,並不斷完善作戰部署。

至1月中旬,1在這一地區的兵力達到四十三個師約五十四萬人,裝備坦克四千兩百八十輛,火炮兩千八百門,裝甲輸送車兩千八百輛。

兵力部署按抗擊多國部隊進攻的設想,成縱深梯次配置,共設立了3道防線,其中一線部隊25個師,二線及戰役預備隊10個師,三線及戰略預備隊8個師。

陣地設置在一線部隊前沿,從伊拉克西南部沿伊莎邊界和苛莎邊界直至科威特南角海岸,全長265公裏。

防線上構築了堅固防禦工事,設置了一道縱深800至6400米不等的障礙帶,其內由外向裏設置沙牆、浮鉤、鐵絲網、雷區和反坦克壕。

在深溝內還種滿了可燃液體,點燃後能使深溝變成一道火牆。

在二線部隊布防處,建立了一道由許多邊長兩至三公裏的三角陣地組成的防禦體係,橫跨科威特中部。

這些三角陣地外圍以深溝、雷陣、鐵絲網、土牆構成,可獨立作戰,三角陣地之間有塹壕相連,又可相互支持和側應。

此外,伊拉克還在科威特東部海麵布設了大量漂浮水雷和數艘裝滿石油的油輪,在距沙特北部邊界約11公裏的科威特海岸和科東北角的不比延島部署了導彈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