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情況表明,一軍可能有兩種企圖一是在小規模部隊向海夫吉發動試探性進攻成功後,緊接著向多國部隊發起大規模地麵進攻另一是激怒多國部隊破騎在尚未準備好的情況下投入地麵戰鬥,並且在一遇有防禦準備的方向展開進攻,以便一軍予以有力打擊。
這一情報對於多國部隊修改和完善地麵進攻作戰計劃起了重要作用。
在多國部隊的空襲進入第五周的時候,伊拉克最高當局鑒於本國軍隊和軍事設施遭受嚴重損失,決定尋求達成停火、避免戰爭進一步升級的途徑。
2月17日,伊拉克外長阿吉茲抵達莫斯科,同前蘇聯就這一問題進行協商。
次日,前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同阿奇茲舉行會談,提出了政治解決海灣問題的具體建議。
其要點包括為迅速實現和平,伊拉克無條件的從科威特撤軍。
前蘇聯支持保持伊拉克的國家結構和邊界。
前蘇聯反對針對伊拉克的所有製裁,包括針對薩達姆侯賽因本人的任何懲罰性行動。
中東地區所有其他問題將通過談判解決。
會談結束後,前蘇聯將這一建議通報了美國及其他國家領導人,並希望盡快得到薩達姆總統的回答。
阿奇茲回國後,薩達姆於2月20日主持召開伊拉克革命指揮委員會會議,研究了前蘇聯的建議。
21日,阿奇茲再次複蘇,向前蘇聯通報了伊拉克的立場。
22日,戈爾巴喬夫同阿奇茲舉行會談。
會談後,前蘇聯總統發言人伊格納尖科宣布了蘇伊兩國關於解決海灣衝突的八點計劃。
這一計劃的要點是伊拉克完全和無條件的從科威特撤軍。
停火第二天即開始從科威特撤軍,在規定的期限內完成撤軍。
在伊拉克撤出2\/3的武裝力量之後,國際社會停止對伊拉克的製裁。
撤軍以後,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的關於伊拉克的各項有關決議失效。
停火之後,雙方釋放戰俘。
在聯合國主持下,由安理會委托非參戰國監督撤軍。
雙方繼續商定有關撤軍細節問題。
12小時後,伊格納尖科又在新聞發布會上宣讀了蘇伊兩國提出的六項細則及伊拉克同意執行聯合國安理會第660號決議,立即無條件的從科威特全部撤軍,回到1990年8月1日的狀況。
撤軍在陸地、海上和空中停火後的第二天開始。
撤軍在21天內完成。
在結束從科威特的撤軍後,聯合國的其他有關協議失效。
所有戰俘將在停火後的3天內全部釋放。
監督停火和撤軍由聯合國安理會委托觀察員或維護和平部隊執行。
當日,前蘇聯把上述方案向布什總統做了通報,不時當即召集高級助手研究前蘇聯的方案。
2月23日,美國提出了對伊拉克的七點最後通牒,要求伊拉克必須在23日格林威治時間17時開始撤軍,並限定在一周內全部撤完。
顯然,從軍事角度來看,這一要求是根本行不通的。
美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是不想讓前蘇聯在這場戰爭中顯示其左右國際事務的作用,奪走即將到手的勝利果實,同時也不想使從根本上削弱伊拉克軍事力量的計劃半途而廢。
因此,美國的最後通牒隻不過是用另一種方式表達的對蘇伊方案的拒絕和打到底的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