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人民軍由於低估了斯洛文尼亞地方部隊的作戰能力,付出了很大代價,警備俘人員就達2100多名。
麵對斯洛文尼亞當局新一輪的軍事行動,南人民軍增派了部隊,出動約200輛坦克,分多路在空軍掩護下到達斯洛維尼亞和克羅地亞邊境敏感地區。
隨著衝突的升級,歐共體力場出現變化,認為應由南斯拉夫人民自己決定其國家和前途,不允許前南斯拉夫軍隊在沒有聯邦主席團主席命令的情況下擅自行動,並已對整個前南斯拉夫停止經濟、軍事援助,向塞爾維亞施加壓力,要其同意梅西奇擔任聯邦主席團主席,以便對人民軍進行必要控製。
歐共體內部也在是否承認斯洛文尼亞和克羅地亞獨立的問題上產生分歧,以德、意等國為一方極力主張不應去維護前南斯拉夫聯邦的統一,承認斯洛文尼亞和克羅地亞的獨立。
兩國認為聯邦已成為塞爾維亞推行其大塞爾維亞的偽裝,人民軍也成為塞爾維亞鎮壓其他共和國的工具。
而以英、法、西班牙等國為另一方則反對倉促承認,擔心這會進一步助長民族分裂主義,使這一地區陷入更大的危機。
美國對斯洛文尼亞乃至整個前南斯拉夫的局勢在開始時的態度是反對使用武力,仍希望看到南斯拉夫聯邦的統一,甚至表示不會與宣布獨立的共和國打交道。
但隨後又公開指責前南斯拉夫聯邦政府和人民軍,對其軍事行動表示遺憾,不支持使用武力來維護南斯拉夫的統一,並表示美國將支持斯洛文尼亞和克羅地亞以和平方式爭取更多主權和獨立,甚至徹底獨立。
美國還采取了與歐共體一致的立場,對南斯拉夫實行武器禁運。
由於國外的壓力和戰場形勢的變化,交戰雙方均做出了一定的讓步。
斯洛維尼亞雖有地方武裝部隊及警察6.8萬人,而且從國際市場上購買了數億美元的導彈、坦克、火炮及大量反坦克武器,並擁有數萬名預備役軍人,但是在武器精良、訓練有素和數倍於己的南人民軍的強大攻勢下,不得不再次接受停火,宣布將獨立活動暫緩三個月,釋放了被俘的人民軍士兵和警察,同時宣布遣散近萬名地方部隊。
幾個回合的較量也使聯邦政府和人民軍意識到,與其同一個斯洛維尼亞人占94.8%的民族成分較純的小共和國打一場有可能引發與周邊意大利、奧地利衝突的長期消耗戰爭,倒不如集中力量打擊和孤立是賽族生存受到威脅的正在鬧獨立的克羅地亞。
於是,南聯邦政府在歐共體的斡旋下,同斯洛維尼亞當局於7月8日達成包括停火、控製邊界、聯邦主席團對軍隊擁有充分權力等四點協議,並決定人民軍在三個月內撤出斯洛文尼亞,從而使局勢趨向緩和。
在短短十幾天的交戰中,雙方死傷數百人,180多個基礎設施遭到破壞,戰爭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達15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