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 斯洛文尼亞內戰(1 / 2)

1991年6月二十五日,斯洛文尼亞和克羅地亞同時宣布獨立。

斯洛文尼亞在宣布獨立後的第二天便派遣地方防禦部隊和警察部隊接管了境內的邊防哨轄和海關檢查站,封鎖了邊境通道,並把國界上的錢南斯拉夫標誌和國旗取下,換上了斯洛文尼亞共和國的標誌和國旗。

與此同時,他們還占領了首府盧布爾卡亞納郊區的飛機場,在跑道上停滿了各種車輛,防止軍用飛機起落。

斯洛維尼亞的一些地方當局還下令切斷南人民軍駐軍的水電供應和電話聯係,禁止商店給駐軍供應食品,在當地就業的人民軍軍官家屬也被解雇。

此舉遭到南聯邦政府和軍隊的堅決反對。

6月二十七日,南人民軍駐斯洛維尼亞第五軍區奉聯邦政府之命,派出近兩千名軍人和一百一十輛坦克,開赴司邊界一線,收複過境通道和海關。

斯洛文尼亞認為人民軍此舉是對斯洛文尼亞主權的侵略,號召打擊人民軍。

於是一場內戰正式打響。

雙方主要目標是爭奪斯洛文尼亞與奧地利、意大利和匈牙利接壤的邊界地區28個較大的過境站和居民區的控製權。

從6月27日傍晚起,斯洛文尼亞地方武裝在境內20多個地方向南人民軍及其軍事設施發動大規模進攻,雙方爆發了激烈的戰鬥,人民軍的6架直升機被擊落,15輛坦克被擊毀,多處人民軍軍營遭攻擊,人民軍官兵100多人傷亡。

6月二十八日,南人民軍在坦克、噴氣戰鬥機和直升機配合下,開始向被占領的過境通道和海關發起攻擊,當天便收複了預定目標,並包圍了盧布爾卡亞納郊區的機場。

斯洛維尼亞的局勢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嚴重關注。

歐洲各國擔心這個曾經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倒發地的國家會因為新的戰亂而成為歐洲的黎巴嫩,從而危及歐洲剛剛建立起的新秩序。

他們因此積極參與解決前南斯拉夫的這一危機。

歐共體率先做出了反應。

6月28日,由荷蘭、盧森堡和意大利外長等組成的代表團與南聯邦總理馬爾科維奇、塞爾維亞總統米洛舍維奇和斯洛維尼亞總統庫昌及克羅地亞總統圖季曼分別進行談判。

在歐共體的斡旋下,衝突各方一度達成停火和恢複聯邦主席團合法性的協議。

但歐共體代表團剛離開,有關各方就開始反悔。

塞爾維亞共和國總統米洛舍維奇首先提出,若要選舉克羅地亞的梅西奇擔任聯邦主席團主席,則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必須放棄其獨立決定。

而斯洛維尼亞則未遵守停火協議,在人民軍停火撤回軍營後,仍不斷對其進行襲擊,繼續切斷對人民軍駐軍的水、電、食品和藥品供應,企圖重新包圍軍事設施並占領邊界的過境通道。

6月二十九日晚,前南斯拉夫武裝力量最高指揮部向斯洛文尼亞共和國領導人發出最後通牒,要求他們遵守停火協議,否則南人民軍將采取堅決的行動,製止把國家和各民族人民推入災難深淵的分裂行徑。

6月30日淩晨,斯洛文尼亞議會發表聲明,強烈譴責南軍隊和聯邦機構對斯洛文尼亞共和國領土的野蠻侵略行徑,並堅決駁回侵略者的最後通牒,並緊接著出動3萬餘名武裝人員向南人民軍發動大規模襲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