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看《躍馬回明》背後的獨家故事,聽你們對小說的更多建議,關注起點公眾號(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眾號-輸入qdread即可),悄悄告訴我吧!首先趕過來的是八旗右翼兵,努兒哈赤令代善和嶽托等人領兵,皇太極還在沈陽城下沒有趕過來,阿敏和莽古爾泰德格類等貝勒阿哥留在本陣之中,在發覺這一股氣勢極強的南兵之後,代善和嶽托商量之後,決心擊破明軍陣列,消滅這股明軍。
嶽托替部下們鼓氣道:“明軍氣勢雖盛,我大金兵鐵騎一衝,必然潰敗。”
代善也道:“沈陽已克,再敗這股明軍,遼東必為我大金所得,人人均有厚賞,牛馬包衣無數!”
軍令一下,幾個固山額真和梅勒額真開始派出塘馬傳令,預備先行在明軍陣前馳射的隊伍先行準備,每個騎兵的箭囊都裝滿了重箭,在看到明軍裝甲十分厚重之後,輕箭都被棄用了。每個女真騎兵盡可能的多帶投槍飛斧和闊刀,這些重投擲武器是對付重甲步兵的最佳選擇。
大股的騎兵激起了漫天的煙塵,馬蹄聲踩踏在大地之上如悶雷般滾滾而過,第一波衝擊過來的全部是紅甲兵,其中又以兩紅旗的披甲兵為主,全紅的戰甲和鑲嵌白邊的戰甲彙集在一起,猶如一股洶湧而至的紅色浪潮,這浪潮是如此的凶猛獰惡。有如一隻異獸,惡狠狠的便是撲擊過來。
“擂鼓,進擊!”
陳策尚在後陣。副將秦邦屏等將領已經各自領兵,隨著總兵旗號揮動,無數將旗在下應旗,接著鼓聲轉為激烈高昂,大量的川兵將士在各級將領的帶領下,開始奮勇進擊迎敵。
石柱土司兵的戰法十分激進,每營為二百餘人。最多不超三百人,每二三百人中有一部份弩手。其餘大部份是披著厚實戰甲和棉被的長槍手,川軍長槍遠超普通的製式長槍,石柱兵平素訓練十分嚴格,而且當地民風彪悍。都是勇猛而悍不畏死,比之民風一樣彪悍的遼東來說,川兵因以步兵為主,平日訓練十分嚴格,軍法森嚴,而將領帶兵又以恩結,經常是整村整寨的青壯組成一營,由土司的親族統領,臨戰時自能上下一心。
聽到鼓聲之後。排在最前頭的第一營便是出發。
第一營左中右各有三營,再後一陣是五個營,再後一陣是七個營。再後一陣是九個營,整個七千多人的川軍隊伍就是這樣組成了一個鋒銳之極的箭頭模樣,往著撲過來的八旗騎兵們反擊過去。
咚咚的鼓聲之中,領第一營的守備雷安民全身披甲,幾個親兵持盾護衛卻走在他的身後,第一營當先敵陣。而守備領一營卻是走在整個營的前列,川軍勇悍之處便在於此。不僅陣形一往直前,將領也是身先士卒。
此時天色過午,沈陽城中的殺戮都還沒有停止,第一波攻擊的三千多八旗兵轉瞬即至,先是少數的幾百人的遊騎上前,馬匹提高,後金兵們發出怪叫,然後在百步左右開始在馬上拋射重箭,這樣的戰法和射法意不在傷敵,而是企圖擾亂明軍的陣腳。
對遼鎮明軍的營兵來說,這種呼嘯而至的騎兵給予了他們極大的壓力,往往陣列因此而混亂,人心因此惶惑不安,待重箭拋射過來時,造成的傷亡有限,而對步兵陣列的整齊進行擾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