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敦吉等人激戰的時候,韓旭率領的一千多人的步騎前鋒仍是在往沈陽的路上。@頂@點@小@說,
白塔鋪距離沈陽三十餘裏,有好幾條大道直通沈陽,韓旭等人行走的路線是最直接的大道,他們離後陣的主力大約五六裏路,這個路程足夠時間預警,當然,也是看對手是誰,如果八旗騎兵鋪天蓋地而來,前鋒就是一道小點心,人家吃了抹抹嘴繼續追擊,沒有必勝信念和戰意的五萬北軍,恐怕隻是稍大的一盤菜而已。
好在前鋒十分重要,幾個總兵挑出來的都是各營的楞頭青,九成以上的鳥銃手組合在北軍中也是異類,在天啟年間,孫承宗為督師時大力打造北軍車營,那時候老遼鎮的主力已經在曆次大戰中死光了,孫承宗打算練四十營關寧軍,其中的老兵不足一成,北軍舊習慣盡去,孫承宗那時練出來的車營就和戚繼光如出一轍,大車加各色火炮和鳥銃,車營幾乎是純火器部隊,實在是走在了時代前頭,不過老孫頭也解決不了各營的訓練問題,明軍火器雖有嚴重的質量問題,不過更大的問題還是在營兵的訓練上。
韓旭率著本部,走在遼鎮營兵的左側,右側是滔滔不絕流淌著的渾河水,在走到中午時分時,大家都有些倦了,算算走了二十幾裏,距離沈陽已經很近。
輕裝前行,一直走路,兩個時辰走二十多裏,不算很困難。
如果是攜帶輜重和馬匹行軍,還要顧慮與地方上交涉飯食後勤等事。一天走二十裏就算不錯。畢竟拔營起寨後。當天能不能吃上飯也很難說,想到要餓著肚子行軍,到地方一樣餓肚子,還得找營地安頓下來,沒有人會士氣高昂。
韓旭和那個步隊遊擊交談了一會,決定在道路兩邊休息一刻鍾,同時等一等前方哨騎的消息再說。
不少人打火抽煙,一邊喝著水。所有人掏摸出幹糧來吃,韓旭的部下們在飲馬和喂豆料,然後才顧得上自己。
人們都低著頭,坐在官道邊的廢棄荒蕪的田埂上,或是坐在水溝的頂端,水囊空了的人下去打水,所有人都戴著氈帽,頭頂黑舊的紅纓聚集在一起,好象一從從開的怪異的野花。
不少人就近方便,將手中的火銃斜靠在路邊或是樹幹上。
韓旭無意管這些營兵的軍紀。他們能有這膽氣當前鋒已經是難能可貴,他叫人取了一支鳥銃拿在手中觀看。鳥銃打造的很好,護木很輕,靠在肩膀上感覺很舒服,這支鳥銃看樣子有年頭了,但保養的還是很不錯。
明軍經常會下發新製鳥銃,但聰明人都知道,用那些新的就不如用舊的,舊鳥銃多半製工很好,越往後製工越差,在韓旭看來,手中這火槍的管身很長,鑄鐵卷製銃管,然後用銃床磨通,再加零件,如扳機,火繩夾一類,再上護木,就他所知道的這個年代的火器水平來說,明軍這裏並沒有弱多少,在此時的西方也是九成以上用這種火繩槍,燧發槍是出現了,不過從出現到運用,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可西班牙人,英國人,葡萄牙人,就是用這種火繩槍和長槍,征服了整個南美和東南亞,現在英國在往印度發展,也在窺視著中國南海,他們會和荷蘭人搶奪台灣,和葡萄牙人搶馬六甲和澳門,不管誰輸誰贏都沒有別人什麼事兒。以眼前的戰事來說,一萬五千人的西班牙人組成的方陣,配合幾十門野戰銅炮,東虜隻有望風而逃的份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