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智慧12提高孩子的情緒控製能力(1 / 2)

《弟子規》曰:言語忍,忿自泯。

《弟子規》說,說話的時候,彼此忍讓,憤恨自然就會消失了。是的,如果每個人都能控製好自己的情緒,那麼就不會有過激的事情發生了。

中秋節本是親人團聚的歡樂時刻,可是在一間出租房裏一名男孩卻殺死了自己的女友。事情的起因很簡單,是因為女孩渴了,想喝水,遭到男友的拒絕。女孩很委屈,自己幫他找了工作,他掙的錢少,自己給他錢花,這點小事他都不願幫忙,很生氣。兩個人吵了起來。

爭吵中,男友突然拿起床邊準備用來晾衣服的繩子,死死勒住女孩的脖子,看到女孩喘粗氣反抗,他又把一個塑料袋套在女孩的頭上……就這樣,女孩被從小一起長大的同居男友殺死了。

十幾歲的花季年齡,本該是報答父母養育之恩、好好享受人生的時候,可是由於一點生活瑣事就丟了性命,實在令人痛心。衝動是魔鬼,如果一個人不能控製自己的情緒,就如同身體裏隱藏著一個魔鬼,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有自戕和害人的危險。

養育孩子,不光是把孩子養大,還要讓孩子有個健全的心理結構。

這樣,孩子在任何時候都能理智地處理生活中的難題,不會因為情緒失控釀成禍患。

在這個充滿競爭的時代,不光大人,連孩子的生活都充滿了壓力。

過重的壓力容易使人情緒失控,如果沒有過硬的心理素質,積怨太深,可能帶來難以預料的傷害。所以,家長不可忽略對孩子進行“情緒教育”。

情緒控製能力強的孩子,處世嚴謹行事淡定,很少有過激行為。在與人交往的時候,既能夠顧及他人感受,也能堅持自己的觀點。那麼,如何培養孩子的情緒控製能力呢?

1.延長滿足孩子的需求

溺愛下長大的孩子,性格容易嬌縱、蠻橫,一旦要求得不到滿足,就會發脾氣,長大後缺乏情緒控製力。研究表明,在家長理智愛護下長大的孩子情緒控製力更強。

比如,在家長做事情的時候,孩子要家長陪他玩,家長告訴孩子稍等一會兒,因為媽媽正在做事情。性格急躁,或者被嬌慣的孩子就會發脾氣,家長不要理他,專心把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做好。一次兩次,孩子就不會鬧了,就能耐心等待。

如果孩子表現出很強的控製情緒能力,家長一定要給予表揚。比如,媽媽給他三塊糖,對他說,上午吃一塊,中午吃一塊,晚上吃一塊。孩子做到了,媽媽一定不要忘了誇獎孩子一下。因為孩子做到這一點很不容易,可能經過了很多次的思想鬥爭。父母的肯定對孩子是一種鼓勵,他會在這方麵更嚴格要求自己。

2.傾聽孩子,釋放壓力

孩子發怒的時候,如果家長一再追問為什麼發怒,可能會帶來另一個怒火高潮,家長不理他,他或許會想自己的父母一點都不關心自己,自己都氣成這樣了,他們一點都沒察覺,孩子心理逆反很可能自暴自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