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自序(1 / 1)

關於上世紀四大家族發家的秘笈,向無“看山山不動,是船行”的探囊。

我們知道,誰都不想做一個聰明的凡夫,但並不是你不想就能回避得了的。從蘇秦、張儀到曾國藩,其實都是聰明的凡夫。昔隋朝末年,李世民要起義,他父親李淵對他說,希望你這一舉,便能“化家為國”。清末民初,生當亂世,每一個具有武力、具有野心(或言抱負)者的初衷動機,一如春秋五霸的霸業思想的原動力。而蔣介石正是具有這種“化家為國”和“化國為家矽的人物。但在所有關於蔣介石的書籍中,都看不出他有“彼可取而代之”的初心,此公正像造成司馬氏集團天下的司馬懿——一個向來是不動聲色的亦儒亦道中人。我們讀三國何曾讀出司馬懿有劉項之大言?

可是三國歸晉,此翁實為始作俑者。“劉項原來不讀書”,“亭長何曾識帝王?”而老蔣是自幼讀四書五經的過來人。其中“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語,已然融會貫通。所以,蔣介石雖然一度落魄,卻終生受用;二次認主,驟然改變地位;逼近基督的婚禮,已然奠定了拱登龍位的大業。於是,隨之而來的便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像當朝連襟如孔祥熙、早年的功臣遺蔭如陳氏兄弟,莫不因他一榮俱榮,形成最奢侈、也最不可一世的豪門望族。

本書著眼點在四大家族的“發家秘笈”上,因而所選取的典型的事例,耐人尋思、發人深省。如有不盡人意之處,還望方家賜教。是為序。

古敏識於北京香山等閑齋

2004年12月8日